·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蒲继刚
    首页 作家简介  散文  杂文  随笔  诗歌 
宋仁宗的“仁”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3/8/24 10:17:49  阅读:1517次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四维八德,“仁”占了很大的成分。“仁”在中国古代,有着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以至于圣人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境界,并把它做为儒家思想教化人们,建立和谐社会的最高标准。但“仁”过去一直是统治阶级对小民百姓的要求,尤其是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对自己不光网开一面,而且是最不讲道德,也最没有仁义道德的。
    但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上,也确实有这么一位帝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实行仁政,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他就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赵祯1023年即帝位, 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享年53岁,在位长达41年。
    权柄在手,独断朝刚,做为封建时代的皇帝,该有多大的权力呢?可以这么说,天下都是他的,他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但皇帝宋仁宗却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真正能够不断地约束自己,克制私欲,以仁德,以自己的表率来治理天下。有一次,一位地方官员献上蛤蜊,宋仁宗问是从哪里弄来的,臣下答说从远道运来。宋仁宗又问这些蛤蜊要多少钱,地方官员回答说共28枚,每枚钱一千。宋仁宗说:“我常常告诫你们要节省,现在吃几枚蛤蜊就得花费28000钱,我吃不下!” 宋仁宗说到做到,他真的就没有吃臣下献上的蛤蜊。
    这在今天,别说是一个贵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就是一个处长,一个局长,吃几枚蛤蜊,算个什么。他会在惜那点钱吗?况且还是别人送的。
    还有一次,宋仁宗处理政务到深夜,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但他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劝他说:“陛下日夜操劳,千万要保重身体,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就好了,怎能忍饥使陛下龙体受亏呢?”宋仁宗对皇后说:“宫中一时随便索取,会让外边看成惯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就会夜夜宰杀,一年下来要数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不堪计算,为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宁愿忍一时之饿。”
    一个承平时代的皇帝,在深夜处理政务,又累又饿,很想吃碗羊肉热汤,却因为怕影响不好,而断然忍住了这一欲望。这是什么精神?又是什么境界?他有无边的权力,却克制,约束自己,不乱用权力,连一碗羊肉热汤都不愿多吃。你断然可以说是宋仁宗虚伪,但一个帝王“虚伪”到了这种地步,并且这样“虚伪”了一辈子,那这就不是虚伪,而是仁义,而且这种仁义足可以光照千秋,彪炳史册。
    身为九五至尊,宋仁宗皇帝对别人仁慈宽厚,对自己却是衣食简朴,非常严格。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宋仁宗回宫后,着急地对嫔妃说:“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宋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侍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宋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严格要求自己,体恤别人,宽厚待人,宋仁宗不只是做皇帝,做到了“仁德”的及至,就是作为一个善良、仁义的普通人,他也做到了及至。
    在治理国家,使用人才上,人们还传颂着宋仁宗这样的一个故事:苏轼的弟弟苏辙“高考”应试的策论(“作文”),是一篇尖锐批评宋仁宗为君之失的政论文。他在策论中说:“近岁以来,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优笑无度。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三代之衰、汉唐之季女宠之害,陛下亦知之矣。久而不止,百蠹将由之而出,内则蛊惑之,所污以伤和伐性;外则私谒之,所乱以败政害事。” 苏辙这篇策论,不仅直言当朝皇帝宋仁宗的得失,而且仅凭“不知信否”(道听途说),就对宋仁宗宫中之事妄议是非。这在别的时代,真是胆大妄为,头颅早就被砍掉了。连当时的“高考”考官胡宿都认为苏辙言论“不逊”,呈请宋仁宗取消其录取资格,苏辙也自认为“策入必见黜”。但宋仁宗审阅苏辙的策论后,却钦点录取苏辙与其兄苏轼为同科进士。用道听途说来诽谤皇帝,本身就是大逆不道的死罪,而那位被攻击的皇帝没有丝毫的不悦,却爱惜其才,亲自对21 岁的苏轼与19 岁的苏辙进行“御试”,结果苏轼赐进士及第,苏辙赐同进士及第。不光如此,宋仁宗还高兴地对皇后说:“我为子孙得了俩位宰相。”这该有多大的胸怀与雅量呵!今天的官员能做到这样吗?!
    有了这等的胸怀与雅量,在位时间41年的宋仁宗治理其间,国家太平,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安定。如果按现在小说、影视剧的说法,人能够穿越,那我最愿意穿越到北宋王朝,尤其是宋仁宗治理的时代。我不愿去所谓彪炳史册的汉唐时代,更不愿去“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所谓英雄时代。一个国家,人民生活安定,人的幸福与尊严彰显,才是人们最愿意生活的年代。所谓帝王的丰功伟绩,那是建立在多少人头的滚落,鲜血的流淌上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最圣明的君主,是当之无愧的“仁君”。“仁政”,则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但在宋仁宗赵祯之前,中国没有一个帝王敢以“仁”自称或被冠之以“仁”。
    1063年,当宋仁宗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史书上写道:“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当他的死讯传到洛阳时,市民们也自动停市哀悼,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了洛阳城的上空。他的死甚至影响到了偏远的山区,当时有一位官员前往四川,路经剑阁时,看见山沟里的妇女们也头戴纸糊的孝帽哀悼宋仁宗皇帝的驾崩。可见宋仁宗的“仁德”怎样赢得了人心!
    虽然自己做得好,把国家治理得也很好,但宋仁宗却没有把自己的这一套“仁政”制度化,并传承下来。以至于这一套“仁政”只是昙花一现。宋仁宗虽然以自己的“仁德”而光耀中华历史的天空,但他却不能改变封建制度的专制、残暴。随着宋仁宗的离去,人亡政息。这片土地上的暴君、昏君连绵不绝,恶贯满盈,给人民造成了长久的巨大的灾难。

    此文原载2013年7月5日《杂文报》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蒲继刚
地址:襄樊内燃机车厂  邮编:441105   电话:2860134
网址:  邮箱:pjg1023@sina.com
内容维护:蒲继刚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