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甘霖
    首页 作家简介  散文  随笔  杂感  文友之言  心情日记 
竹林桥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1/5/31 13:27:15  阅读:2147次

    汉水流入丹江,便在豫西南平原分出无数条支流,蒿堰河是进入老河口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从黄楝树垭,二十里到杏山,五十里到孟楼,二十里到竹林桥,再一十八里拐出沿河第四个大湾到西排子河。汪汪洋洋一百里水路,地平水缓,水落石出。船支不多,偶尔有的,也极少有桅杆竖立,竹篙一点,顺流而行。假若从河南淅川到老河口,走的是旱路,处处是古寨山岗,至今那些地方旧名依故,仍是纪洪岗,大山寨,樊岗,马家岗,上寨等等。而老河口至竹林桥,则水滩甚多,水多便桥多,可名的竟达三十多处,如神仙桥、巨兴桥、斩龙桥等等。路边田埂上,低头便见一块块古石碑,石碑上的文字多是记录一座桥的来历;虽然河流上的一座座桥如今只留下一堆砖石,或消失得无影无踪,但在夕阳里依稀可见石碑上“功德无量”字样。一条蒿堰河上,上有一座“龙王庙”的孟楼,下有一座“龙王庙”的竹林桥,一样的纯木结构,一样的雕梁画栋。破除迷信了,虽然再也看不到南来北往的商人进“龙王庙”去上香火,三拜九磕,但在弄潮人的心上,蒿堰河是最神圣的一条河。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搓弄着长满老茧双手,就夸说:“想当年,我的祖辈们从陕西运木炭、木耳、漆油到老河口,从竹林桥运大米、香油、白糖到陕西,那是什么情景!你了解竹林桥吗?竹林桥是老河口的粮仓,那可是有龙气的地面哩!”
    竹林桥的确是富饶之地,的确是有龙气的地面。蒿堰河流过老河口三十里,也不见成什么气候,只是到了竹林桥,接纳了小桥河、古城河,三水相汇,河面冲开,蒿堰河便有了气势。经过龙王岗,刚一转弯,陡然一个葫芦形的大坝子,竹林桥就坐落在河的东岸。龙王岗更是奇特,没脉势蔓延,无山基相续,平坦地崛而矗起,一道山岗,不分主次,锯齿般地裂开,远远望去宛若凤冠。竹林桥背靠奇山,足蹬异水,历代被称为宝地。据说早年一阴阳先生到了此地,惊呼长叹:此帝王风水也!便上书皇帝派人来破风水。阴阳先生说:千年精光,万年神气,本应出天子,挖断了龙脉,便没了龙气。事实上,从远古到如今,这里却没有产生过天之骄子,也没有帝王国君在这里留下什么足迹。
    正如破落的家族再贫再穷但家风未倒一样,竹林桥终未发迹,但毕竟龙气奇气犹在。据说汉高祖刘邦封萧何为酂阳侯后不久,萧何便看上了竹林桥这块风水宝地,让自己的一个孙子在此落户。据《萧氏家谱》记载,这一支萧姓人家鼎盛时达万余人。如今,竹林桥镇小左岗村的萧营有萧姓300多人,每年清明节,老河口市周围萧姓人家都会聚拢到萧营村,在一块祭拜祖先,吃一顿萧姓的大团圆饭。村里80岁的老人萧双林早年是河上的艄公,后进了县水利局,高个头,白胡子,七十五岁那年,华人萧姓家族协会为他修了一匾,会长亲自送到家里,至今高悬中堂之上。
    竹林桥因为水多而桥多,又因桥多如竹林而唤着“竹林桥”。遗憾的是现在,山川活动,日走星移,春夏秋冬,寒暑交替,汉江水渐渐小起来,又加上修筑丹江电站,修建沿河水库,河水不足往昔的十分之一。蒿堰河两岸人口增多,向河滩要田,河面也愈来愈窄,从此,蒿堰河再不能行船,甚至不能称其为河,但是,竹林桥人的口气从未减弱,凡是外地来客,第一是要介绍那镇西南的莲花堰的。据说明朝末年,陈世美就出生在这里,莲花堰与陈世美的出生还有一段传奇故事。传说这莲花堰里的莲花只开花不长藕,堰里有一口井,唤着莲花井,井里有一朵莲花,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开放,开放时红光耀眼,瑞气满天。如果看到盛开的莲花,把供奉先人的香炉之灰撒到莲花上,后代便会福贵荣华。明朝末年,村里有一位姓陈的教书先生,很想得到这个机会,就天天晚上到井边观看,无奈半年过去了,仍没有看到莲花开放。陈先生有一个学生叫王生,却在一天晚上无意间见到了盛开的莲花,就把供奉自己先人的香炉之灰撒在了莲花上。陈先生知道这一情况后,便与夫人密谋,让夫人怀上了王生的孩子,然后连夜出村,躲藏在均州的大山之中。不久,陈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陈世美。据说自从陈世美降生后,莲花井的这朵莲花再也没有开放过。这陈世美后来果然成为大清康熙朝重臣,若是客人讥笑“陈世美忘恩负义,富贵忘妻!”,竹林桥人就从箱底翻出发黄的线装《陈氏家谱》,家族的长者眯着昏花的老眼,把放大镜放在眼前,指着上面的字,一字一句地念:“顺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末了,说:我们陈家人得到过康熙皇帝赏识哩!外地客人就无言以对,拱手相贺了。
    正是这块地方,山虽不高却有灵气,水虽不深却很柔美。这样的环境,造就了竹林桥人刚烈、宽广、无私、善良的品行。清朝时期,中王湾村一位秀才,仗义疏财,接济穷人,人称“王贡爷”,后王湾村一位教书先生,乐善好施,桃李满枝。光化县令被他们的品行感动,二人还健在时,就下令为他们竖碑立传,以示褒奖。不久,后王湾十八岁女子王淑英遭地方官抢亲,女子坚决不从,投河自尽。县令奏请清朝政府,为她修了一匾,上书“贞烈流辉”,与前两块碑立在一起,并为他们修建了道德牌坊,从此“三同碑”成为竹林桥的重要地标。解放前的战争年代,这里成了红、白拉锯区。光化县委书记刘学诗和他率领的独立营就驻扎在这里。那时节,竹林桥没有安生日月,常常夜半三更,枪声就响,村里胆大的蹲在房顶看热闹,下边的人问:“哪儿出事了?”上面的人说:“打县城。”打县城的是中原野战军十纵队和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刘学诗领导的光化独立营在外围配合作战。“打得凶吗?”“有受伤的被抬过来了!”话音未落,“噗嗵”跳下房来,直奔伤员而去。部队在孟湾村设战地医院,村民们腾出18间房屋,设立手术室、伤员食堂、医护人员寝室和烈士遗体清洗裹尸房等。村里的木匠孟传汉是最忙的,村民把家里的立柜、睡柜板都拆了下来,孟木匠夜以继日地为伤员做夹板、担架。最终,还是有17名烈士长眠在孟湾村“八路坟”墓地。
    解放以后,在差不多三十年里,竹林桥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勤劳是竹林桥人的本分,保守是他们的性格。看着天南海北的生意人在竹林桥地面大把挣钱,他们并不眼馋,看见外地人的劳累反倒相讥。他们是真正的安分农民,长年在土坷垃里劳作。土地包产到户后,地里的活一旦做完,便来到集市,沿街任步而走,玩猴的也看,吹糖人的也看,书店里也去,文化站前也看广告,法院门口也看布告,什么新闻都记在心里。然后,他们得意洋洋地下饭馆,要一碗河南烩面,切一盘猪耳朵酱肉,来半斤包谷酒,两个蒸馍,吃得满口流油,满头生汗。吃到兴起,便拍胸承诺让自家读高中的儿子为店主画中堂上的老虎。这些外地的生意人最欢迎这些顾客,一是可以赚得他们的钱,二是可以向他们讨要中堂画;当地人满足了,外地人也满足了。
    对于竹林桥人滞后的市场意识,当地文化人有自己的说词:不用心赚钱,便用心文化——古有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竹林七贤”呢!竹林桥人注重文化,晚辈里多有高中毕业,能画中堂上的老虎,能写门框上的对联,清夜月下,悠悠有吹箫弹琴的。如今,他们厚积薄发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像大城市的人一样,住令人羡慕的别墅房,吃水有龙头,养花有凉台。有聪明的农民,还在自家的院子里建起了供城里人吃喝的“农家乐”。店里餐具干净,桌椅整洁,男人卫生帽雪白雪白,女人的头上丝纹不乱。有客稍稍在门口向里一张望,就热情出迎,介绍饭菜,帮拿行李,你不得不进去吃喝,似乎你不是来给他“送”钱的,倒是来享他的福的。
    竹林桥山水秀灵,自然会让在外打拚的老者“落叶归根”,他们只是留恋垂钓,喜欢贪杯,常常是一大早,几个人相约一起到碧绿的水面,落下一排排钓竿。天色渐暗,一天无鱼问钩,便对同行者说:“先借一条吧,明天钓了还你。”得到同行者应允,便也“凯旋而归”,到家给老伴编一段人鱼鏖战的故事。晚上,到酒馆去,站在柜台外,买得二两烧酒,一口倒在嘴里,顺门便走。而这批老年人中,年事最高的,见世面最多的,办事最认真的,是贺湾的刘披星老汉。老汉早年追随刘邓大军转战七年,至今身上还留有三块弹片,解放后转业到广西省陵云县计生局工作,退休后回乡安度晚年。老汉“钓翁之意不在鱼”,以“放生”为乐,八十岁那年春节,市民政局为他送去对联,上联是“老骥伏枥,迟暮续谱春牛曲”,下联是“苍松傲雪,余生再唱快乐歌”,横额是:“壮志不已”。
 
 
 
                                                     2011年5月30日
 
 
 
标题: 谢谢李虹先生
评论人: 甘霖 发表时间: 2011/6/2 9:50:31
内容: 谢谢李虹先生点评!向您学习。我与杨菲也是朋友,欢迎您到老河口作客!
标题: 竹林桥厚重的历史
评论人: 李虹 发表时间: 2011/6/1 16:53:59
内容: 桥,啊!地。笔,啦!师,原《友,说,呢!
    共2条  每页显示5条  第1页  共1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甘霖
地址:老河口市委宣传部  邮编:441800   电话:13707273796
网址:  邮箱:lhkganlin@163.com
内容维护:甘霖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