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尹燕青
    首页 作家简介 
“淡”话月饼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1/9/8 18:36:00  阅读:1803次

    时近中秋,又到了吃月饼的时节。月饼之说,始见于苏东坡诗“小饼如嚼月”。宋时俗称宫饼。北宋时有一种“五福饼”,用五种不同的馅料制作,很类似今天的五仁月饼。时有文记:“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可见月饼的历史渊远。
    月饼发展至今,形成很多种类和品系。广义地说,凡赏月时所食之饼,均可称为月饼。狭义则专指烘烤特制的月饼。按产地,著名的有广式、苏式、上海、京味、港式、宫廷等类;按口味,以甜味为主,但也兼有咸味、甜咸味(如椒盐味);按馅料,有荤馅、素馅之别;按造型,有光面月饼与花边月饼等不同品种。
    长久以来,有着美好寓意、又自成体系的月饼,一直是人们中秋节和家常都很喜爱的食品。但是近些年来,月饼的消费越来越无法让人恭维。同样是节日时令食品,如年糕、春卷、粽子、汤圆等,除了节日的集中消费,平日在人们的餐桌和市场上也并不少见,而月饼则成为唯一例外。似乎是约定俗成,每逢中秋节前,大小商铺里月饼琳琅满目,在人头攒动中月饼也还购销两旺。可中秋一过,月饼便只有压价倾销的份了,真正成了最短命的节日时令食品。与此相呼应,有些加工单位常年高悬月饼广告,日常却从未见有月饼上柜,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除了中秋节,平时没人愿意吃月饼。
    要说起来,这种消费现象对月饼似乎并不十分公道。这些年来,合着人们生活水准提高的节拍,商家围绕月饼没有少做文章,月饼的改变也是够大的。首先是馅的品种丰富了,鸡鱼肉蛋、水果蔬菜,以至海鲜海藻,什么新鲜搁什么,远胜于过去单纯的“白糖五仁”;其次是制作技术的改变,酥松绵软代替了硬梆梆,使人易于接受了;再就是互相攀比的包装装潢,其豪华程度称得上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凭借这些改变,月饼的价格涨幅自然也便一路走高了。
    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理应畅行市场的月饼,何以仍然难以走出“节前兴旺节后衰”的怪圈?细想起来,恐怕这与它坚持多年一贯制的口味是分不开的。尽人皆知,就大多数产品而言,尽管改来改去,但有一点却至今难能改变,这就是它又甜又腻的口味。撇开高糖份与现代人的饮食观念格格不入不谈,单就这“甜腻”而言,吃在嘴里难受,放在肚里不舒服,实在令人不好受用。有朋友在一起调侃说,若非图个节日应时,不吃对不起老祖宗,真就懒得沾它了。这也就难怪中秋即逝,人们便对月饼“敬而远之”了。但让人费解的是,近些年要求月饼“淡化甜腻”的呼声早己不是新话题,虽然间或有一些“无糖”、“低糖”产品问世,(尽管价格扶摇直上,总算也有点创新意味),但大多数生产者却总也没拿它当回事,坚持要把“甜腻”进行到底。眼看着月饼随中秋而兴,离月圆而去,一大块销售市场也随之丧失,不知他们有何感想?
     临近中秋话月饼,不是“替古人担忧”,无非应时应令,向月饼生产者提个醒:不要老是被动地等待去沾“节日时令”的光,满足于只当中秋的宠儿,而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费费心解决好月饼的“淡化甜腻”和多口味发展问题,使月饼这一千百年的传统食品早日走出尴尬,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来。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尹燕青
地址:市中山后街78号广播电台汽车台尹丽媛转  邮编:441000   电话:13886231680
网址:  邮箱:yyq5159@163.com
内容维护:尹燕青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