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徐永强
    首页 作家简介 
人去台空江自流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1/10/25 15:41:24  阅读:1194次

人去台空江自流
 
昭明台,位于襄阳城正中,本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一千多年来,几毁几建,数易其名,原名文选楼,唐朝改称山南东道楼,明代更名钟鼓楼,嘉靖时又称镇南楼,自清顺治重建定名为昭明台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楼因书名,台以人建,围绕着昭明太子及其编纂的《昭明文选》,似乎一直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翻开南北朝的历史,真让人眼花缭乱,皇室之内,一会儿立,一会儿废,再看不顺眼了,索性自己亲自走上前台,黄袍加身,君临天下,你没唱罢就被踢下场,且看我的,简直象一出出闹剧;南北之间,你强我弱,你来我往,北人要南下,南人要北伐,搅得天下大乱,鸡犬不宁。而在这纷乱之中,南朝梁的开国皇帝萧衍,也就是昭明太子萧统之父却能在位四十八年,维持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应该说,在风云变化的南北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实属不易;同时,其贵为一国之君,仍积极从事文学创作,比如修改产生于江、汉流域的荆、郢、樊、邓等地的民歌,在前人七言诗的创作上,改一韵到底为抑扬顿挫的平仄互换,下开唐诗,惠及当世,使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稳定的社会环境,丰厚的文学土壤,这一切,都为《昭明文选》诞生奠定了必要条件。
 萧统,字德施,梁高祖长子,齐中兴元年九月生于襄阳,次年即立为太子。“太子生而聪睿,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南史·萧统传》)。
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环境,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便会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环境和教育对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襄阳自古山川毓秀,地灵人杰,才子辈出,生于襄阳,是太子之幸,襄阳有昭明,人物更风华,所以,是襄阳的灵山秀水滋养了少年太子,使其虽生于皇室且贵为太子,却并未染上一点皇室的骄纵奢华习气,当然,从小就接受正统的儒家经典教育,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是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现在的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便也开始效仿孟母三迁,纷纷往山水胜地搬迁,无非也是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孩子从小进行国学的普及和教育,也算以史为鉴吧。
所以,我们看到,太子事亲至孝,因母病而朝夕陪侍,衣不解带;平断法狱,纤毫必晓,天下皆称仁;非常时期能够菲衣减膳,爱民如子等等,当然,更值得一提的是由其发起并主编、惠及后世的《昭明文选》。
父亲是竟陵八友之一,整天与谢眺(也即让诗仙李白心仪不已的前辈)等名家大腕谈诗论文,影响所及,连得胜归来的武将也争着和诗,儿子自然不甘落后,就如影随形,搞个文学沙龙,招集同好,激扬文字,商榷古今,编选文集。父慈子孝,子承父业,诗书传家,文章华国,所以,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也至关重要,现今的有些家长整天沉溺于酒桌牌桌,醉生梦死,却一心指望孩子成名成才,去考北大清华,稍不称已意,便一个劲地埋怨孩子不争气,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实在糊涂。
于是,昭明太子总览时才,网罗英茂,象现今的作协主席一样,一呼百应,开始有意把“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之类的文学作品同其他类型著作区别开来。
这部三十卷的《昭明文选》,汇集了先秦至梁八百多年间赋、诗、文的的创作,不仅首次为文学划定范畴,开文集之先河,而且使得不少名家名作藉此得以流传,一经问世,便成了文人取仕的必读课本,“文选烂,秀才半”,宋代更是把它当作“文章祖宗”。对其研究注释,代不乏人,还由此衍生出一门“选学”。书因人传,人以书名,作家靠作品说话,主编就得靠眼力名世。现今不是缺乏主编,也不是没有文集,实际情况是,主编不少,选集一部接一部,设计比气派,装帧比豪华,都希图名垂千秋,流芳百世,却总是事与愿违,转瞬即逝,因此光在形式上下足功夫是要不得的。
当然,说太子在编《文选》时曾代父出家,偶见尼姑慧如,并经常到草庵里谈情说爱,以致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又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等等,很有点象现在娱乐版的花边新闻,但绝不是现在的明星们为了引人注目,拼命地往镜头前挤而自己炒自己。
从《梁书萧统本传》的记载来看,昭明太子的身上有梁武帝的许多影子,比如节俭、爱民、勤政、崇善、信佛等等,假若不是因采莲而误落池中摔伤,假若不是天妒英才,昭明太子得享永年,能够辅佐父皇乃至登基治国,武帝也不会遭受侯景之乱,落个饿死的结局,梁朝的历史必定更加繁盛久长,同时,中国文学的天空也必定会更加灿烂;
山水观形胜,我辈复登临。每次登上昭明台,凭栏眺望,远处山峦叠嶂,一江汉水悄无声息地向东流去,流走了古,也将流走今,不免生出人去台空江自流之感,并进而会想到李白。诗人一生游历天下,每到一处,多有吟作,一首《登金陵凤凰台》,让金陵凤凰台名闻天下,让每一个登临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为何对昭明台没有留下只言半语呢?按说,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生不愿封万户侯,但能识得韩荆州”、“空思羊叔子,堕泪岘山头”等诗作来看,诗人曾数度游历襄阳,且“选学”在唐朝与《五经》并驾齐驱,为士子必读教材,求取功名富贵心切的诗人不可能没有饱读《文选》,“山南东道”即为其族叔李阳冰所篆,诗人失意时还曾寄居过其族叔处,是游而未吟,还是那首《登襄阳昭明台》同昭明太子一样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标题: 不错
评论人: 东方暮白 发表时间: 2011/10/25 15:47:05
内容: 拜读了~
    共1条  每页显示5条  第1页  共1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徐永强
地址:襄州区一中  邮编:441104   电话:13339826321
网址:  邮箱:1046950274@qq.com
内容维护:徐永强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