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李修平
    首页 作家简介  小说作品  人生感悟  散文随笔  山川地理  评说修平  动态  日记 
那天我结婚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7/1/2 21:32:41  阅读:2748次

                            那天我结婚

                                李修平

       结婚的感觉无疑是甜蜜幸福的。多次出席别人的婚礼,每每看到那过份豪华的场面总是令我感慨万千。缓缓行驶的车队、摄像机照像机的交替闪烁、打扮得如同童话王子一般的新郎、披着长长白纱款款踏向红地毯的新娘,几乎把两性的结合演义到完美无暇的圣境。夫妻一生都能亲密和谐如此,那将是最最幸福的人生。我的婚礼举行在新旧交替的时代,而且是在鄂西北农村。虽然缺少现代的浪漫与气派,但让我庆幸的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知识青年,我亲自感受了传统婚俗的魅力。我为此而自豪。
      那时,我在海拔1600多米的洞河中心学校当教导主任,而妻子也在神农架一个山村小学教书。我是独子,父亲希望把我的婚事办得风光体面,父子俩一合计,就按农村的风俗办吧。于是,父亲就请了最有影响的算命先生择出了黄道吉日:农历辛酉年腊月初三,公元1981年12月28日。一个冰清玉洁的日子。
      决定婚期是男方的事,但告知女方必须由媒人去说。尽管是自由恋爱,但按农俗,媒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媒人在传统婚事中扮演着一种非常重要的角色。双方的情感要靠媒人去沟通,意愿要靠媒人去传递。我们的媒人其实是在我们两家姻亲关系确定后指定的。她是我的远房姑母。她后来还是我两个女儿出生时的接生婆。媒妁之义,接生之情,至今让我感激在心。
      娶亲的事头天就开始了。我们为新娘准备的衣服和手饰要在头一天送过去,衣服是6套,其余的物品都必须成双。
      农村娶亲多是当天去当天回,殷实的女方也可以要求头天娶亲队伍去,这样嫁女也就嫁得隆重。妻子家是高门大户,因此我们的娶亲队伍也就在头天出发。
      “腊月腊,吃甜粑;打饼饼,接婶婶。”农家孩子最快乐的事就是谁家办喜事,因为他们可以在这一天尽情地吃喜糖,玩耍。所谓喜糖,其实极为普通,无非是一些枣子、板粟、黑桃之类,还有饼子。农村办喜事,饼子是少不了的,而且不叫饼子,叫“茶”。送往女方的礼茶,一般都是36盒,最多48盒,其中两盒最大的“茶”叫父母饼,都用红纸包封。我家的饼子做了三天三夜。过礼时,挑了满满两萝筐。
      随着支客先生的一声招呼,娶亲班子开始“开饷”仪式。我在支客先生的引导下,向娶亲人员一一表达敬意之后,鸣炮奏乐,娶亲班子出发。这是一支浩荡的队伍,包括迎娶新娘的女眷、搬运嫁妆的工人和锣鼓唢呐班子。山村农乡有了这样的队伍,也就显得格外吉祥,山水同喜,邻里皆乐。
      婚期到来,我反而变得清闲。清晨起床,喜鹊喳喳鸣叫,我去梅香泉掐来腊梅,插在新房,满屋都是腊梅的清香。除了这些我似乎再无别的事做。
      布置新房、铺喜床、贴婚联、迎客、上烟、递茶等等,一切都有人去做。我在白沙河边徘徊,望着布置得金碧辉煌的农家老屋,仿佛有一种梦中的感觉。我要成家了么?要为人夫?人父?室内传来牵亲铺床人的对话:“铺床铺床,一对鸳鸯,先生儿子后生姑娘。”“枕下放枣子,生的娃子像老子;四角放筷子,生的娃子像太子;床上放饼子,生的娃子戴顶子。”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祝福。一时间,我感到有泪流出。我深深地被感动了。
       祭祖开始,我终于有了事做。到祖父祖母的墓地要走六华里的崎岖山路,但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鼓乐开道,一路浩浩荡荡,锣鼓喧天。我走在队伍的前列。放有各种祭品的大托盘一直由支客先生龚叔替我端着。近两小时路程,走到墓地,已是大汗淋漓。庄重的祭祖仪式对天对地对列祖列宗举行,我双膝跪在坟前,叩头祷告,焚香烧纸。祈求先祖保佑:夫妻白头偕老,福寿恒昌!
      下午,客多了,喜庆的氛围更隆了。我迎和着客人,进进出出,并不知道要干什么。还是母亲细心,提醒我该换衣服了。其实,我并没有准备新装。父母早准备了长衫,围巾。我刚一穿上就惹得满堂大笑。我对镜自照。这哪里是新郎,完全是古代的乡绅。我悄悄脱掉,等娶亲队伍到,突然出现众人面前,依然是一套旧装。
      娶亲送亲队伍是在黄昏时分到达的,随着三声“三眼炮”响,鞭炮齐鸣,礼花绽放,多套锣鼓唢呐班子同时吹打奏响。被娶亲与送亲人员簇拥着的新娘一跨入正堂,我也被请到了正堂。我们没有戴花。地上没有红地毯。新娘没有婚纱,没有红盖头,铅华几净,此时的新娘依是自然纯净的一位少女。一对新人,从此要牵手一生。此时,我们只能用目光交流,循规蹈距地在众亲友的朗朗笑声中完成一宗庄严的成婚仪式。
      结婚仪式传统而简洁。我们在司仪的唱导声中,拜天地,拜高堂,夫妻互拜。然后在伴娘的牵引下,进入洞房。我捧着升子,走在前面。升子里谷米灿灿,烛光闪闪。进入洞房后,再点上一对红烛,然后双双规距地坐在新床上。送亲人,农村叫上亲,被请到了厢房。我想溜,为时已晚,早被人摁住。闹房开始。新婚三天无大小,无论老少亲朋都可凑凑热闹。闹房闹房,一生风光。因为我是教师,大家都文明行事,但我们仍然满足了客人的要求:互换礼物,喝交杯茶,敬烟发糖,谈恋爱经过和婚后的计划生育。闹房,也是新郎新娘与客人的互动。喜宴开始,我方被请出,依然是在支客先生的引导下一桌一桌地道谢、敬酒。
      山村没有电灯,满屋都燃烧着红蜡烛。新婚夜晚,客人是要热闹通宵的。有的演皮影戏,有的唱花鼓歌,有的打牌。这些都是传统节目,我总算新潮了一下,请来了放映队,影片是当时流行的《闪闪红星》与《渡江侦察记》。等流水宴席结束,已是深夜,我此时已是精疲力尽。客人各有所乐,洞房里有女方亲眷陪着新娘,我不好意思进洞房,只好在客人堆里瞎参和。所谓洞房花烛夜的万种风情只能是第二天夜晚的事了,当时只有累的感觉,很睏。第二天早晨,鼓乐齐奏,送走上亲之后,婚礼宣告结束。
      如今农村婚礼也逐步城市化,按传统婚俗办喜事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许多繁文缛节也在逐步淡化、取消,直至消失。这固然是一种文明进步的表现,但细细想来,仍然让人伤感。新的事物以取代旧的,但失去的永远不会再有了。如果把农村婚俗作为一种非物资文化遗产予以保护,那将是一种功德无量的事情。
      农俗婚礼的风光早已被时间过滤为一杯陈年老酒,年年岁岁在我们的结婚纪念日飘香。此情可待成追忆,此后,有谁还会有如我一般的农俗体验呢?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李修平
地址:湖北省保康县政法委员会  邮编:441600   电话:13908677897
网址:www.xfeb.com/lxp  邮箱:bklxp@163.com
内容维护:李修平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