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艾子
    首页 作家简介  民间镇志  厚重襄阳  心情的颜色  本土人物志 
东汉,那树盛开的曼陀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7/12/8 19:03:10  阅读:4949次

东汉,那树盛开的曼陀罗
艾   子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班昭”两个字,我共得到87000条信息。定位最高、重复最多的一条的内容是: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政治家、道德家。
    一个女人,无关姿色,只凭学识,能在夫权社会拥有尊崇的地位和响亮的话语权,这本身已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且花红百日,及至老年,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独特的思想宛若一粒植物的种子,被近两千年的男权道德培育成一棵伟岸的大树,上面开满了绮丽的花。引来个个君王称道,辈辈男人观赏。这种风景,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对这蓬蓬勃勃的一树,我只想把它比成曼陀罗。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贵族的年代,那遥远年代里的贵族无疑就成了渴望中的梦。所以嫁入豪门的女孩常被人们比成灰姑娘,大洋彼岸几个公国的王子公主更是永远热门的话题。在世人的视线里,贵族社会是锦衣玉食、香车宝马、琴棋书画,是香炉与诗卷,是思想与才华。人们羡慕那些出生贵族家庭的人,尤其是女人。
    公元25 年,我的老乡刘秀终于结束了为期15年的南征北战,在洛阳建立了东汉王朝。洛阳再次成为当时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城市——宫阙广阔雄伟,苑囿群星四散。上林苑中万兽跳跃,广成苑内百鸟飞翔;铜驼大街宽阔平坦,树荫浓密;环城阳渠广阔深浚,舟船如织。“王侯将相,第宅相望”,新政权的背后,是又一批喜气洋洋的新贵。在这批贵族中,咸阳扶风班彪家是耀眼的一家。  
    严格说来,班家不能算新贵,他们在西汉中期就已经是皇亲国戚了——班彪的姑姑是汉成帝的后妃班婕妤——在赵飞燕入宫前,班婕妤可是汉成帝最宠爱的妃子。这支最初靠武功起家的血脉传至班彪和他的孩子们时,已经又以学术上的成绩名动四海了。班彪是当时的大文豪,治史作赋样样在行;大儿子班固因崇拜司马迁而潜心学问,是一代史学家;小儿子班超是当时最优秀的大使。他出访西域长达三十年,为朝庭开疆拓土,再次打通了“丝绸之路”,让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顺了东汉朝庭。
    班昭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贵人家里,她出生时大哥已经17岁,二哥也15岁了。对渴盼着有个女儿的班家来说,她的降临,无疑是上天赐予的一份大礼!可以想象她少女时代是多么的幸福!“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家学背景为她提供着从物质到精神包括文学上的丰富营养,别人努力一生所达也不过是她用生命的最初去承接而已。虽然史书上没有多少她少年生活的记载,但毫无疑问的是: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她从表及里都浸透了班家的精髓。几乎从她一懂事,就开始接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训练。她没有象其她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一样,初识文字,娴熟女工,而是常静静地随在父兄身后或呆在书房,饶有兴趣地接受着文史的熏陶。及其长大,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更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词赋格律方面已经如过家家般随意自如,品评史实人物方面,也是胸有块垒,大气如虹。虽然此时,她还只是一个爱好者,一个隐在兄长身后的纤弱女子。她尚不知道上天会在未来对她有一个重要的安排。 
    以“中国第一位女史学家”的身份伫立于历史深处的班昭的才华初现缘于一起政治事件。
    公元92年,班昭43岁。守寡多年,同时也已是三个曹姓孩子的母亲。这一年,她的大哥班固在快要完成他的《前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
    窦宪,汉章帝窦皇后的哥哥。汉章帝死后,由他10岁的儿子汉和帝继位,这就是我们那位乡党皇帝刘秀的重孙。10岁的孩子搁今天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充其量只会在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金戈铁马笑傲江湖。所以按照刘家的家规,暂由窦太后垂帘听政。和历史上大多数外戚一样,在自己的妹妹成为皇后继尔皇太后之后,窦家兄弟几乎控制了朝廷的政权中枢。所以在讲究“正统”的中国历史上,窦宪的名声是很不好的。他猖狂跋扈,睚眦必报,得罪过自己的人全不放过,甚至派刺客暗杀了窦太后很信任的刘家子弟刘畅。这可把窦太后惹恼了,直接把窦宪软禁在内宫里。为了将功补过,窦宪向太后妹妹请求带兵抗击北匈奴。于是史学家班固便作为窦宪的心腹一起北上打击侵略者去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窦宪率军出塞三千里,大破北匈奴的军队,活捉了单于的母亲,单于逃走,北匈奴从此不复存在。这一显赫战功不但让窦宪赎罪成功,而且再次让他名满江湖。在满朝的赞美声中,窦宪又开始感觉良好起来。十四岁的和帝很有心计,他隐忍着,应付着,暗地却在琢磨如何收拾窦氏一门。某一天,一道圣旨将窦宪从边关召回了洛阳,一夜间,荣华富贵、鲜花掌声弃窦宪而去,窦宪狱中自杀。接下来便是清理窦宪的队伍。有人问和帝,班固怎么处理?和帝叹道:“才高八斗,可惜跟错了人,先关起来。”和帝并不打算杀班固。他还想留着班固日后为他写史书呢。可当时的洛阳令种兢——一个因为杀害班固而被历史记住姓名的人,却公报私仇,将班固逼死在狱中,留下班固尚未完稿的《前汉书》。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班昭就是在这个时候噙着眼泪撩开历史厚厚的帷幕走上前台的。哥哥走了,他留下的系统文化工程还没竣工——这是大哥从父亲手里接过来的担子,凝聚着两位至亲的心血!班昭明白:自己虽然为大哥的屈死鸣不平,但对继续编纂、整理《前汉书》这项工作,不管是于皇上尽忠、于父亲尽孝、于兄长尽心、于文化尽良知,都该毫无怨言地接受。
对班固的死多少有些遗憾的皇上为了史书能早点写好,特地召见了班昭,准许她到皇家图书馆参考典籍,并为她配备了几个得力的助手协助她共同完成这项工作。这是不一般的荣耀,是对班昭最大的鼓励。自幼饱受家学熏陶的班昭此刻便一头扎进史料堆里,她的才华在这时得以渐渐浮出水面。在汉代皇家图书馆,班昭穷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十多年,除了将父兄所著的内容分类整理、修订外,又补写了《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等内容。这样,一部记载西汉王朝历史的浩大史书——《前汉书》,在班氏家族两代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一个女子的领衔主笔下,终于合龙、问世了。
    虽然班昭之前也有些名气,但并没有真正走进官方和大众的视线。《前汉书》一书的出版,于班昭而言,是个人声誉的从边缘到主流,从江湖到庙宇。她和《前汉书》一起被人们认识,称道。学者们称她主笔的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至此,班昭正式跨入史学家的行列,她的名字永远和母族、和《前汉书》连在了一起。
 
    在灿若星汉的历史名人之中,有很多,只给我们留下了一句话或一首诗。他们因为这首诗或这句话的文采斐然或精辟哲理而传名后世。比如:那个吟出“山外青山楼外楼”的林升,还有我们的襄樊老乡张继和他的《枫桥夜泊》。他们的作品很少,但绝对经典,让后人佩服感怀至今。
    身为文学家,文学史上对班昭的赋有很高的评价。但我却只喜欢她的一封信,一封写给皇上的信。这封信饱含深情,这深情让一个女人勃发出无人匹敌的能量。
    班昭的二哥班超本是国立图书馆的一介文官,但他却遗传着祖上尚武的基因。40那年,班超“弃文从武”,成为一个出访西域的大使。他这一华丽的转身为后世留下了一个成语 ——“投笔从戎”。
    今天的“西域”二字,带给人的是全瑰丽的意象:葡萄美酒、蓝眼丽人、异族风光、诱人歌舞……但在汉朝,西域却是充满了危险和未知。班超之前的张骞和苏武,哪一个不是在西域历经磨难几经生死后方才回国?
在西域工作的班超很快就展示出了他一个优秀大使的素质和能力。不长的时间内,他就平定了各国的叛乱,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代表东汉先后结交了鄯善、于阗、龟兹、疏勒等50多个国家。曾经烽火连天的边疆,在班超的努力下,终于化干戈为玉帛,换来一个繁荣昌盛的互市贸易。
    三十年光阴不觉间就被驼铃、黄沙带走了。在西域为东汉开展广泛外交活动的班超,30年间经历了几次政权的易主。天下在刘氏子孙间传承,明帝走了,章帝也走了,和帝继位。一转眼,和帝也已执政10来年了。大漠的丽人已经红颜凋零,大漠的葡萄也早已酿成美酒,班超已经70岁了,已不再是一条血气方刚的汉子。他想回家了。
    可和帝却不想让班超回来。帝王们考虑更多的是江山社稷。实在没有更合适的人可以代替班超。官居侯位的班超,有能力打通连接异族的“丝绸之路”,却没有能力为自己开辟一条回家的路,故乡山高水长。
    父亲早逝,大哥屈死,二哥戍边,自己孀居,曾经显赫的班家此刻有些破败了。家族的荣誉感、责任感,对兄长的依恋、怜悯之情此时象海水一样在班昭的胸中翻滚。她伤感着、激动着、她要提笔给皇上写信,她要用文字的力量来打动皇上说服皇上。她的信有这样的几句: “……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然后她抓住和帝倡导以孝治天下的心理,“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候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家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猝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急。”
  班昭提笔写信时是非常自信的。她是当朝的女史学家,是注定会留名后世的人。她在平日里已经常出入后宫了,所以她有十足的把握办好这件人事调动。一切如她所料。饱含深情的信很轻易地就打动了汉和帝,一纸调令快马送达西域:班超调回中原。——天子的决定能在一个非皇室成员的女性的斡旋下得以改变,这在历史上只有蔡文姬有过类似的惊人之举。这是以柔克刚的极致,所以它能穿越漫长的时空流传下来,给每一个知道它的人以强烈震撼。几十年前,大儒梁启超就曾依此写过一个剧本《班定远平西域》。其中的第四幕《上书》,就是历史上这一幕的再现。
   班昭以一柔弱的女性之躯,完成了大哥著述,营救二哥回京,其才华、其能量让人侧目。我喜欢这个时候的班昭,因为爱——对文化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她显得那般温柔、温暖、温和、温馨。她坚定又柔美,高贵且善良。在史书中读她,就象神交于我们身边一个充满爱心的女人,抬眼可见,伸手可及。她是一个跟在哥哥身后的小妹,但同时已是一个可以在宫里响亮说话的女人。  
    
    已经可以在宫里响亮说话的女人开始更频繁地进出金銮殿,与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对话并传播自己的思想。这时的她,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  
    班昭的参政经历主要是在邓太后时代。公元105年,汉和帝驾崩,班昭时年56岁,正是一个政治家最美好的年龄。和帝死后,由于接下来的两位继承人都非常短命,就一直是邓太后临朝听政。邓太后垂帘听政时刚刚24岁。这位掌控天下的年轻女人,崇尚用儒道合一的新式儒家思想来管理国家。她需要有一个了解、信赖的人来为自己出谋划策,老师班昭,就就成了她的理想人选。
    班昭曾是多年的中央政府最高修史官,和帝在时,因为赞赏她的学识,多次召她入宫,命皇后及妃嫔拜她为师,学习儒家经典,邓太后就是在这个时候成为班昭学生的。邓太后执政后,视班昭为心腹,要她参与宫廷议政。很多国家大事,皇太后都要事先征询班昭的意见。班昭的地位如日中天,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风采早已超过他的父亲和两位兄长。她已是班家最枝繁叶茂的一棵大树,上面开满了知识的花朵。
    如果班昭到此为止,不再发表新的思想著述,只是简单、被动地服务中央,那么历史深处的她就会是一个完美的形象,那一树知识之花会长久地芬芳,吸引后人的灵魂靠近。但是历史无法假设。让人大跌眼镜是:班昭在七十岁高龄又发表了新的思想著述。就是这些内容,让她在尽享尊崇、极尽哀荣后,还影响后世一千多年。也是这些内容,让她在今天遭受批判,被众多女性同胞所不耻。在这些女性同胞的眼里,这些内容,恰如盛开在那棵大树上的曼陀罗。
在邓太后执政中央后,班昭兼职新儒教学说的理论建设。她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就是帮助政府在人民心中更快树立起辅助统治者施行其政令的伦理道德观,期以能“净化”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言行,并把这些观点系统成理论文字,统统写进了正统的史书里面。政治的需要,结合个人的思想,公元119年,奠定班昭道德家地位的《女诫》问世了。这是有史以来对妇女言行品德提出具体要求的第一篇文章,是此后一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女性道德操行教育的教课书,给广大妇女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女诫》的中心内容是: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屈从和叔妹七篇。它以女人应该“卑弱屈从”的意识统帅全文,以“三从四德”为教育核心,明确男尊女卑的地位,认为丈夫是天,宣告了女性作为家庭奴隶的从属地位。女子必须服从男子、自卑敬慎、从一而终、甘于奉献且决无怨言。这些内容,将压抑女性的传统思想系统化,使本就低下的妇女地位更加一落千丈。
《女诫》的思想迎合了统治者和男人们的胃口,所以一问世便洛阳纸贵,天下传抄,全民效仿。于是我们看到了历史让人不可思议的一宏篇巨幕:男人是世界的主宰,女人是男人的奴仆。女人在家中是牛是马,在奉献了劳动、肉体、灵魂之后,还被打入生活的地狱,承受着来自心灵和肉体的双重创伤。一批批“烈女”被教导出来。胳膊被牵,乳房走光,就成了她们的奇耻大辱,不惜慷慨赴死。可能有官方轻飘飘的褒扬与推崇,可能有男人们皮笑肉不笑的赞许和首肯,只是在这些玉销香陨后,男人们依然三妻四妾,夜夜笙歌,享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愉悦。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东方建筑“贞节牌坊”也遍及大江南北,至今在安徽的某个地方仍然可以大规模让人瞻仰……
    史书记载班昭在丈夫死后,为了表明不再嫁人的决心而毁坏了自己的鼻子。写到这里真叫人扼腕叹息了。她本身已经是一个夫权道德的受害者,但她却帮着对方将这种压迫更系统化、具体化。这是怎样的一种人格分裂!这让我想起一句话:“历史无情,父权制社会中深受性别歧视所害的妇女并不一定都是沉默者或痛苦的牺牲品,也包括父权制帮凶式的女性。”可以说,班昭就是这样的帮凶人物。
 
 
    很庆幸我生在了一个文明民主的年代,一个尊重生命保护人权的年权,一个鼓励女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年代。在这个年代,女性慢慢找回了自己生存的智慧与伦理情感的尊严,找回了一个完整的与男性并存并重的自我。班昭《女诫》已渐没了市场,同龄人对她的理论早已不屑一顾,“ 70后”、“80后”的新人类们更是对之嗤之以鼻。“要爽由自己”、“做女人挺好”等时尚广告语打出女性张扬的个性,也让女人们越来越美丽。
   
    千年风流,终归尘土。班昭的墓在今天的兴平市郊,被一大片农田所环绕,上面长满了野草,简陋又粗糙,在旷野里,显得是那么的孤单和落寞!2000年前的这一显赫人物,就寂静地躺在了一抔黄土之下,化为黄土,归于寂静。但抬头向天,星光灿烂中,一枚以“班昭”命名火山口的小行星却在时间和空间的大概念中穿梭运行。这时你会联想到火山这个地质现象,她在爆发时带给了人们地质上的震憾,大地得以重生,同时也带给人们毁灭性的灾难。
    火山爆发,生死攸关,既有毁灭,也有创造。就象曼陀罗,虽也艳丽芳香,装点过自然,但最大的价值却是被制成麻醉药品,让人们自以为幸福地活着。
 
 
 
 
 
 
 
 
 
 
 
 
 
标题: 艾子老师:您好!
评论人: 万厚敏 发表时间: 2008/4/16 18:32:21
内容:

拜读您的大作,我感到亲切.

     您提到了东汉,我就想起了我的老家___东汉开国帝刘秀的故里枣阳吴店.

     盼望能看到您更多的作品.

                                                                          万厚敏2008.4.16

标题: 还是说两句
评论人: 艾子 发表时间: 2008/1/11 17:28:17
内容:

一、本来对争论没有兴趣,但既然被人抬爱,还是说两句。我是一个新手,我一直认为我至今还站在散文创作的门口,这个态度很多人知道。初学的幼稚是难免的,读名作读多了也许会无形中受到影响,但这与抄袭与摹仿是本质的差别。况且名人的历史不容编造,自然要“搬用”历史资料,这不叫抄袭。

二、文学襄军网是一个交流创作心得和信息的平台,上来的都是道中人。如果是爱护我,欢迎善意批评提醒。但想用一句“为人虚伪,为文虚伪”的话就把一个人描黑好像并不容易,因为大家都会有自己的鉴赏力。

标题: 伤疤何人?
评论人: 熊万里 发表时间: 2008/1/11 12:50:20
内容: 伤口是真正评论的样子,这伤疤完全是人身攻击了!是个人恩怨还是嫉妒?
标题: 就是模仿
评论人: 伤疤 发表时间: 2008/1/11 11:32:31
内容: 她写的东西内容全部是摘抄,外在形式是浮浅模仿。模仿就是抄袭!没有独立思考的思想,还写文化散文,和席星荃、谢伦、郑浩比差远了。人很虚伪,文章很虚伪。
标题: 又有几个?
评论人: 熊万里 发表时间: 2008/1/11 0:10:42
内容: 艾子动笔大概不满2年吧。能写这样,足够让人另眼相看了。虽然有缺点,但是我们周围能写到这个水平的又有几个?对新作者,还是看远一点儿。
下一页     共9条  每页显示5条  第1页  共2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艾子
地址:长征路  邮编:441000   电话:3450000
网址:www.xfeb.com/aizi  邮箱:lxh1993@sina.com
内容维护:艾子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