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沧海一粟
    首页 作家简介 
书是原味的好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1/4/30 11:45:34  阅读:1653次

书是原味的好
 
    人们如果对某种食品的味道感到满意,往往会称赞,“好,原汁原味!”“原汁原味”其实包括酸甜苦辣各种味道:未熟透的杏子、梅子酸,成熟的桃子、甘蔗甜,青涩的李子苦,熟透的川椒辣,其他如榴莲味臭,鱼腥草味腥。世间万物,万千滋味。正因为有了各种不同的味道,才满足了不同的人对味道的需求。这道理与原版的书很相似,古今中外,众多的作者创作了各式各样的作品,这些作品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唯美的,也有有缺憾的;有淫晦的,也有纯真的。正因为有了这浩繁的书海,才满足了不同读者的欣赏口味。具体到某一本书,其中的内容、思想往往也存在上面提到的情形,尤其像《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书籍,成书时代早,当时读者的思想水平与科学认识水平都停留在成书的年代,如果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来观照一下,书中的很多地方已不够完美,甚至已不符合现代的价值取向。
   如此,我们能不能对其随意增删、改写呢?不能,这是因为:经典作品是历史研究的最原始、最直接、最真实的材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代都只相当于一瞬。“古人不识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作为后人,充分地了解先人的思想,继承并完善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才能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如何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先人留下的文字。这些文字反映出的思想和认识可能不够准确,甚至于完全错误,但这确实是先人留下的最真实地记载,离开了这些文字,我们就无从知道他们曾经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如果我们用现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对先人的作品随意进行增删和改写,并将这样的文字留诸后人,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人又该怎样去了解最古老的那段历史呢?
   对古典的正确态度应是批判地继承。若要增删和改写,先必须确定一个标准,标准是“纲”,只有“纲”举了,“目”才能“张”。历史上几次大的删改古籍的运动都是先确定了明确标准的,秦始皇坟书坑儒的标准是法家思想,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为了“独尊儒术”,太平天国对儒学著作的焚毁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的地位。尽管远未到上述事件的那种程序,但这次对《三字经》的修改也应是有标准的,据媒体称,《三字经》中首先遭到修改的是“昔孟母,择邻处”。修改者认为现代的人应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像孟母那样反复移居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据此揣测,修改者是以现代的思想认识、伦理准则和科学认识水平为标准的。若以此为标准,《三字经》中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很多了,如:“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这些是必须要改的,因为“三纲五常”早已受到人们的抨击;“四书通,孝经熟”也是要改的,因为一本《孝经》,十之八九都是杜撰,其中很多事例是违背人性的;“头悬梁,锥刺股”更是要改的,现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减负,这样读书与时代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了嘛!不仅是《三字经》,《弟子规》也纰漏百出,“对尊长,勿见能”,这样如何展现自我?“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不主动与长者搭言,礼仪何在?“揖深圆,拜恭敬”,这不是封建礼教的残余吗?不仅是《弟子规》,《增广贤文》更是诲淫诲盗,误人至深,什么“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什么“莫骂酉时妻,一夜受孤凄”,什么“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什么“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这不是教人作恶吗?这样的书早该打入冷宫,永世不得与世人见面了!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这样的书不仅流传了千百年,而且还会继续流传下去,会有更多的人从中汲取精神的营养。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往往留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特定的历史阶段人们会形成特定的认识,这些认识在后人看来也许是可笑的,但在当时却是遵循着普世标准的。作为后人,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先人留下的遗产,而不应该将它们肢解的面目全非。
   看来,随意增删和改写古书并不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如果非要删改,倒不如自己创作一部的好,说不定如此以来,自己的作品还能将“经典”取而代之,流传千古呢!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作家沧海一粟
地址:保康县龙坪镇中心学校  邮编:441616   电话:13871631299
网址:  邮箱:jch730120@163.com
内容维护:沧海一粟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