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洞前话沧桑
温志明
老龙洞作为襄阳古隆中国家四A级名胜风景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直接见证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躬耕陇亩、吟啸待时的自然景观之一。从古到今历来被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所称道,即使闲暇游客到此,也无不凭添几许怀古探幽之情,宁静致远之感。
老龙洞位于古隆中石牌坊的西边,诸葛庙冲的中断,其泉眼所在的山脉,向西延伸后,回旋向南,又折向东,山势雄浑,起起伏伏连绵不断,势若蟠龙,所以此山除叫乐山、面山外,还叫伏龙山。老龙洞就在这蟠龙之腰的山脚下。老龙洞四峰夹峙,翠屏通天,朝夕薄雾缭绕,像一匹银色的彩练罩在上方,随太阳的升起而慢慢散去。鸟雀鸣奏,泉水应和,构成一首和谐的天籁之音,一幅五彩斑斓之图。
老龙洞西山梁俗称龙稍,森林茂密,环境优美;对面是隆中山主峰,叫座山;下面是躬耕田。以前的老龙洞,是“洞门风雨水深寒,天巧泉通石眼宽”,四周松柏交翠,上方有棵黄楝树,元末明初又再生一棵黄楝树,山水相映。老龙洞泉水,季节不同,流量不同,“夏涌冬缓”。
老龙洞很深,有人说它一直通到南彰县,也有人说它一直通到四川,还有人说,老龙洞里住着老龙,老龙洞的泉水就是龙的唾液,所以水质甘甜,喝了此水能使人更加聪明。传说诸葛亮就是因为常饮老龙洞的泉水,才使他变得更加睿智,使他成为三代下一人的智慧之师。
诸葛亮,本姓葛,是《陈涉世家》中跟随陈胜起义的大将军葛婴的后代,因战功显赫,盖过陈胜,被杀害。直到汉文帝追录开国功臣时,才将葛婴后代封到山东诸县。到了诸葛亮父亲这辈上,战乱连年,为了生计,只好举家迁到阳都县居住。阳都县原有姓葛的,当地人欺生,就称他们为“诸葛”,加以区别,时间久了,诸葛便成复姓了。诸葛亮十多岁了,有姓无名,父母因悲伤过度,双双离世,诸葛亮只好随叔父生活,小小诸葛亮,心灵手巧,一手木匠手艺出神入化,造鱼鱼游,造鸟鸟飞,尤其他造的草龙和真的一样,栩栩如生。就因这件事,他和他叔父全家惨遭牢狱之灾,后来还是诸葛亮借给县令元宵节造龙灯时,得以脱困,但自此后,诸葛亮变得寡言少语、痴痴呆呆。自从诸葛亮隐居隆中后,与茂林修竹为伴,与山泉小溪为伍,与灵异奇石为友,与飞禽走兽为朋,白天躬耕垄亩,晚上吟啸待时,时时饮用龙洞泉水,天天用龙洞泉水洗脸、洗澡,长久以来,他修得仙风道骨、一表人才;比以前更加聪明睿智,无人能比。他登山顶,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他蹲奇石,卧听老龙述说,林涛阵阵;淡薄明志,宁静致远,这是他十年心得,十年感悟。
明代中期的老龙洞,“泉深岩穴古,时有老龙眠”。那时的老龙洞岩石的颜色,非常好看,像天上千姿百态的彩云一样,加上古藤倒挂,碧草如茵,溪流汩汩,田园淡薄,更是锦上添花,美在自然。
清朝雍正年间,朝廷打算扩建老龙洞,后因没钱而停工。光绪初年,乡村百姓则在老龙洞附近,依坡垒小庙以供香火。进得庙内,就能听见淙淙泉流,传清脆琴声悦耳,好似龙宫在召开音乐盛会,妙不可言,实为异趣。
一九七五年,隆中大兴土木,市园林局和隆中管理处以老龙洞为主体,扩建旅游点。一九八零年,隆中南面建厂,到隆中山上汲水,深泵钻逾百尺,至此老龙洞水脉遭到破坏,仅存细流。一九八二年,老龙洞侧一棵四百多年的黄楝树枯死。“一九八二年雨季,老龙洞西去约一百米的一个平场,突然下陷一洞,当时的口径越二米,深六米,上边小,中间大,底部有两个石质斜洞,斜洞多大多深不详,现此洞基本被冲积泥土填平,但痕迹明显”,《隆中志》上的这一段话,正好印证了老龙洞很深的说法。
游人现在见到的老龙洞,是一九八五年国家投资六十万元兴建的,南边的大门是园林式建筑,由正圆形门洞和花架式的其它建筑组成,洞口溪中有曲桥和大小水榭相连,站在曲桥和水榭上可近观一条老龙正欲跃出洞口。洞口上方立老龙洞碑铭,碑文是由我市著名的书法艺术家邹演存老先生撰文并书写的。桥上有洞,洞中有水,水里有鱼,左有隆中书画室,右有隆中茶室,茶室与长廊相接,北通草庐、三顾堂、武侯祠。南北两山的谷底被凿为人工湖,整个老龙洞占地五十余亩,一九八六年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到如今,又快三十年了,老龙洞在我眼里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健壮,那样的美丽。流杯楼洞府隐源,长曲廊翠竹映天,桥榭塘湖形态异,廻曲拱桥观龙现。老龙洞留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呢,老龙洞是奇特的自然景观,它曲径通幽,传说饱含哲理,它亭台桥榭室洞水融为一体,自然景观与现代建筑巧妙结合,总之,它既是一幅巧夺天公的山水画,又是一幅凝聚着隆中人智慧的写意画。她从古代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如今的隆中老龙洞,经历过风霜雪雨的洗礼,经受过雷电冰锋磨砺,她将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更加青春的步伐,迎接中外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