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长
阿岑 抗美援朝那年征兵,他自愿到农会报了名,政审、体检都顺利通过,清清白白的穷苦出身,参加自愿军是当之无愧的。 到了部队,每一位战士发给一张履历表,他犯了愁:咋填呢?在家除了放牛、割草、种田,什么差使也没干过,有啥好填。这时他想起三叔临走时对他的叮嘱:“娃呀,到队伍上不象在家,逢啥事都得用点心劲儿。”他心里盘算:照实填,肯定落人笑话,说咱没出息,崐不如瞎编个差使填上,说不定还对我另眼看待,弄个一官半职呢。于是,他填到:曾经当过保长。 他填写的履历表很快送了上去,首长一看不打紧,“啪”地一声把履历表扔到桌上:“怎么搞的,地方上政审也太马虎,把个保长送到革命军队中来了,马上把此人退回去。” 他被遣送回原籍。从此,“保长”这个绰号便跟着了他。 土改时,没收了地主的财产,存放在农会仓库里,每晚派民兵看守。这天晚上“保长”值夜班,区长带着几个民兵来查夜,见了农会主席,第一句话就问:“土改胜利果实有没有派人保卫。” “有,今晚派‘保长’值班”。 区长眉头一皱:“什么?‘保长’?走!到仓库去。” 来到仓库,保长正蹲在门口抽烟,区长手摸到腰间的枪上,喝问一声:“谁在那里?” “我是保长啊”。 区长向身边的民兵挥一下手:“把他捆起来。” 保长还没愣过神,已被五花大绑地捆上了,连踢带踹被拖到区公所。区长严厉批评农会主席:“你的阶级立场哪去了,让一个保长来看管革命胜利果实。”农会主席这才恍然大悟,赶紧解释这场误会。 “咳,你怎么不早说。” 再看“保长”,已被捆得七青八紫。 “保长”的故事讲到这儿本来应该结束了,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 抓阶级斗争每个队要报一个批斗对象,也是活该“保长”倒霉,他们那儿是个佃户村,清一色的贫雇农,队委们不谋而合都想到了他。书记找“保长”谈话“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又不是真斗你怕啥,凑凑数就完事。”谁知一斗竟不可收,一直斗到三中全会。“保长”背也驼了,虽说不再挨斗,可直到现在,人们还称他“保长”,看来这绰号一直要带进棺材了。 他有一个儿子,为了逃脱“保长的儿子”的嫡传,发愤读书考上大学,远远地分到青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