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方式 ·留言板    
鏂囧瑗勫啗缃
您的位置→文章欣赏→散文
碎琼乱玉自洪荒
作者:卢苇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5日  阅读数:313  查看评论  
                           碎琼乱玉自洪荒          O 卢苇
                           ——汉江关短啸   
     
    在我心里,这是一个铁案。
    尽管,不确知年月,不确知路径,更不确知其它的一切情状。但是,我却始终坚信不疑——屈原头一次被流放的地点,就在我故乡的这一段汉江河边。
    而且,也正是在这里,屈原写成了楚辞《渔父》,留下了“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几句话,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一支歌。
    对于《渔父》,司马迁、刘向、嵇康虽然皆“采其所言为实录”,但并没有确认它是文章。朱熹则大不然,他同意洪兴祖的看法,认为以上诸人之意乃“非也”,并在自己的“楚辞集注”中断言道:“《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
    呜呼!圣贤千古,心志如一,朱熹无愧称朱子。
    夏商周秦,豪杰强梁,倘言大丈夫也者,当首推楚屈原。
 
                                 一
 
    我的故乡老河口,是汉江河越过丹江口之后拥抱的第一座城池。
    老河口远古为阴国,于周又称酂。酂者,《说文》释曰“百家为酂”。秦始皇统一天下,厉行军政合一,割阴地而分置阴、酂二县。此一举不仅极大地突出了酂地的军事特征,也暴露了秦王朝对楚人的倔强剽悍心有余悸的胆寒。
    因为此时世人已有言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至于三户,历有多说,之一即为现在已沉入丹江口水库的淅川县李官桥镇。其地与老河口接壤,远古时期亦属阴国。
    汉江河离开汉中盆地,奔突千里至武当县(即后之均县,今之丹江口市)而称沧浪水,但因实际起止并无端的,以致后来多生歧义。王逸注释《渔父》中的沧浪水,列举前贤多说之后,写道:“余案:‘《尚书·禹贡》言导漾水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不言过而言为者,明非它水。盖汉、沔水自下有沧浪通称耳。渔父歌之,不达水地,宜以《尚书》为正。’”这段话至少阐明二点,一是汉、沔二水之下通称沧浪水;二是渔父歌之之时,没有在沧浪水边。
    其实,沧浪水的考实固然重要,而“渔父歌之,不达水地”则尤为过之。因为它的方位,即是确定屈原第一次被流放之地的关键。       
    中国的地势呈阶梯形状,大致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级为主体。江汉平原由长江汉江冲积而得名,是第三级地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北部边沿为钟祥县,但其逶迤连绵的最北端就是鄂西北的古城老河口。
    屈原时期,秦人攻占汉中,兵锋直下,楚地日危,原本周楚边界的汉江河上游,就成了秦楚两强犬牙交错的边境线。由老河口荡舟逆行,一楫而上即达第二阶梯的高原台地丹江口。跬步之差,高崖横亘,以上凌下,秦鼓楚闻,不足一舍即为敌境,老河口自然成了楚国最后一座御秦的关隘。楚怀王听信谗言流放屈原于汉北,也只能止足于此了。因为流放之地必为边远蛮荒之所,危机四伏的楚秦边境当然是首选。又因沧浪水近在咫尺,“君节诚不亏,鼓枻歌沧浪”(清·陈梦雷句),屈原在此即可骋思寄怀。所以,王逸的“不达水地”之见即极精当。坚贞如玉的流徒屈灵均,不在老河口的汉江河畔奔徙徘徊,又能去向何方?
    当然,此时的屈原,虽然连遭颠顿,但并不灰心。而此时的楚怀王,虽然骄狂昏聩,也还没有尽丧天良。紧要关头,还能起用屈原出使齐国,委以修好重任。所以屈原也就一直在为国为民的坚持中蹒跚趔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能修”,他深情地歌吟家国,韬晦自身,明知朝堂之上浊醉与清醒水火不容,但依然洁身自好,一意孤行,宁愿“伏清白以死直”“从彭咸之所居”,也要“吾将上下而求索”。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兵拔楚都,流徙中的屈原哀大心死,自沉汨罗,生年六十二岁,司马迁称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死而犹生,屈原从此活在了人心的永恒之中。
    我在少年时就极其尊崇屈原,又因为身边的天地间曾经有过屈原的身影而倍爱故乡。成年后,我常会登上汉江河堤,面向西北,肃然直立,凝望着从天际滔滔而来的一河清沏,遥想着屈原的无限神韵。夏秋两季,汉江河时发大水,在抗洪抢险的紧迫中,有时会突然听到人们惊呼,快看啦!江猪子上来了!这时候,远离河岸的惊涛中,一定会有几只黑黝黝的铁脊背在上下翻腾,它们就是从一千五百里开外的汉口逆流而来的长江江豚。人们的吼叫压倒了风雨,抢险即再起高潮。记忆中,我曾经两次在抗洪中见过江豚,但当时太年轻,只有激动而无它念,比如日记、拍照之类。如今想起来,即惟有慨叹了。
    好的是,岁月的摩崖,愈沧桑则愈瑰丽。倥偬之间,生活也自有其永在的清晰。汉江河里逆流的江豚,楚王朝中拔萃的屈原,他们行为的本质并无二致,都是生命激进的最大象征。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草而聚,黄河因之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然而“江河淮汉”之说由来亦久矣,对楚人而言,汉江河养生奉死,厥功至伟,自与长江黄河相颉颃。
    汉者,《说文解字》释为:“汉漾也,东为沧浪水。”更早的《尚书·禹贡》中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由此可证,汉与汉水、汉江同义。三千里的青山激流,十六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涓滴洪波,浩浩荡荡,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铸成荆楚之根本。
    荆楚者,《说文解字》释为:“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疋声。”而疋者,“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简单捷说,荆楚就是丛木。《左传·昭公十二年》一文中道:“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以事天子。”而熊绎,就是楚人立国之祖鬻熊的曾孙。这段文字,有力地说明了与汉江河同生共存的人类主体,就是楚人的远古先民。
    从神话中的炎帝、黄帝出生地,到《尚书·禹贡》对大禹导漾东流为汉的记载,及至《诗经》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的欣叹,汉江河边的楚人历经了漫长艰辛的奋斗,直至汉中王刘邦兵出斜谷,逐鹿中原,灭项羽,并天下,建立起大汉王朝,汉族、汉语、汉字、汉学等等中华文明才最终大踏步地走出危崖深谷,扬名于天下。为此,大学者李约瑟即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斩钉截铁地写道:“汉水上游是古代世界的盛地……同时也是古老华夏文明的源头地。”
    汉江河的源头虽有多说,但我却固执地认为,只有陕西宁强的潘冢石牛洞堪称正源。撇开史料错综、地理多变等因素,仅以水从石牛下涌出就是一大吉祥,因为它象征着汉江河儿女的勤劳勇敢和福泽绵长。
    历史的追索尽管不乏朦胧,但本质却是“公认”二字。
    夏商之交,祝融氏后裔芈姓季连的一支,为避殷乱,从中原辗转迁徙至汉江河中游的荆山之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千难万险,渐成气象。之后,楚人在部落首领鬻熊的带领下,助周灭殷,受封立国,跨出高山激流,以荆楚的名徽,向世界宣示了强者的胸襟和壮行。
    因为灭殷有功而被周文王册封子爵的鬻熊,是楚人第一位开国祖先。
    鬻熊子带领族人在汉水支流淅水一侧的丹阳立国,楚人起也汉水,兴也汉水,成长壮大为汉族,大功也自在碧波悠悠的汉江河。
    周人编诗,多采郧襄汉水间楚民之作。楚人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于残酷的争战之余,集中体现在忠于爱情、追求太平的长歌短吟之中。不拘俚俗,勇于创造,当屈原用全新的不可替代的“离骚”,完成了楚人豪情万丈的抒写之时,他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楚人精神文明有形于天地的不朽代表。
    雄心与激情契合,刚强与阴柔互为,这就是汉江河泽被天地、生化万物的传承密码。屈原则是一个灯塔,他昭示着远古楚人世世代代创造文明的巨大牺牲和影响。而这一切,又全都承惠于且平凡且伟岸的波涛不尽的汉江河。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的诗句,正是楚人刚柔相济的内心向往的倾情描述,正是汉江河儿女崛起于艰危而力求辉煌、忧患重重而志在天下的最高憧憬。
    屈原自沉汨罗江后55年而楚国亡,屈原的言行以最后的刚烈,代表楚人向上苍作出了另类的悲悼。
    离开潘冢石牛洞的汉江河,冲突于巴山秦岭之间,跌宕飞腾,汇流成涛,由西向东,奔江入海,千难万险,百折不回。不愧是一条拼搏的大河、一条豪放的大河、一条多情多义的大河。
    我为屈原第一次的流放地在老河口一带,无比自信而又无比自豪。
 
                                 二
 
    历史上,老河口从无“关”字之称。
    但事实上,老河口就是一座码头城,就是一处水上重镇,陆路关塞。
    老河口的地势,史志中多有扼、据、挟、障、要塞、屏蔽等等称述,清末更有“商贾辐辏,烟火万家”之说,即便全部弃之不论,只用现代地理标高中的平均海拔来比较,江汉平原为37米,老河口为90米,丹江口为400米,也可对中国地形第二、第三阶梯的交接枢纽一目了然。落差悬殊的地势,有力地证实了“挟大汉以为池,面崇山以为固”(《光化县志·形势》载晋顺阳碑语,顺阳,光化皆为老河口旧称)的老河口实乃一处天成雄关。
    因此,近些年来,在老河口城下,正对着西北天际汉江河的胜利大码头,已经被当地人习惯地称作了汉江关。
    关者,《说文解字·第十二篇·上》释为:“以木横持门户也。《通俗文》作‘拴’。引申之,《周礼》注曰:‘关,界上之门。’又引申之,凡曰关闭,曰机关,曰关白,曰关藏,皆是。凡立乎此交彼曰关。”由此可知,“关”字的本义有二,即为“界上之门”和“立此交彼”。
    可笑的是,世事的演变从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昆仑悬圃、蓬莱三山只能是虚幻缥缈的无中生有。相对一切自造自为的“关隘”而言,其“界门”与“立交”之望,只能是可怜兮兮的一厢情愿。既便是绝世天险,也难脱此义。
比如老河口,本来是楚国的边隘险关,楚却并没有因为此“关”而国祚永长。伍子胥本为老河口人,但他誓不服“关”,不惜一夜白头而亡命吴国,终于“弃小义,雪大耻”而“名垂后世”。公元前279年,秦国大良造白起率重兵攻楚,掠阴地(即今老河口,先归楚,此时已属秦)而“拔鄢邓五城”(《史记·白起传》)。大战之初,楚军集中主力数十万人据鄢城与秦军对决,白起修长渠引水灌城而大获全胜,鄢城因此成为浮尸无算的“臭池”,楚国也从此一蹶不振。而白起竟然是楚国王族的后裔子孙!王翦灭楚,强秦随之一统天下,但也仍然没能“关”住汉,刘邦袭破咸阳走的就是古阴地之上的商於古道!此外,汉丞相萧何的封地虽在老河口(时称酂县),但他本人根本就没有来过。北宋的欧阳修曾出任乾德县(宋乾德二年,以襄州阴城镇建为军,置乾德县,其时老河口即为阴城镇之大部)县令,但却是在贬谪之中的奉旨迁移。明末的李自成一度遣来谷城(老河口对岸)与张献忠聚首,更是实实在在惨败之后的仓惶奔逃。凡此种种,其终极目的都不是“关”的本义,而只能是人性之中愚昧阴暗成分的阵阵疯魔狂乱。低下头认真想想,铜墙铁壁的万里长城究竟挡住了谁的铁蹄?截天连云的嘉裕雄关又锁住了戈壁的几许春色?到底是澶渊之盟能够替代徽钦二宗去“五国城”当奴才呢?还是阴鸷的“莫须有”能够阻挡陆秀夫赵昺在崖山跳大海?崩溃啊崩溃啊,昏天黑地的千关万关,到底“关”住了什么?
    其实,汉江河的涛声,就是最响亮的回答——它们什么也关不住!
    因为世界的本身,就是自在天成的矛盾二字。
    伍子胥的鞭尸是武力的反动,屈原的“离骚”是精神的叛逆,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又是一种不朽的校正。所以,孔子同情复仇,即对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犯上不予谴责;孔子主张仁孝,即对逃亡之君楚昭王重病将逝却坚拒臣子们自求替死的言行,发出了“楚昭王通大道矣,其不亡国,宜哉!”的赞颂。形而之上,屈原的忠直哀乐,正与伍子胥的犯上和楚昭王的恤下同根同源。有天就有地,有阴就有阳,有成就有败,有永远就有短促。人世间有多少“关”也就一定有多少“开”。因为你在关住别人的同时,已经首先关住了自己;而你关住的自己的关,也同时就是自己的开!
    我出生在汉江河边,之后也曾经外出有年,迨至退休,即坦然返乡,一如天涯浪子重回母亲怀抱,尽享温馨的天伦之乐。我常常在无月的静夜,独自漫步汉江河长堤,看繁星,浴轻风,放任思绪达于极至,沉醉在眼前大河的安谧之中。据说,老河口城下的汉江河就是牛郎挑着儿女上天相会织女的地方。每当七夕的深夜,站在老河口的汉江关前,你就可以看到,银河呈一字形状横亘于天庭西北,恰恰与从西北方向而来的汉江河相映重迭,万千星斗一时落入水中,形成了天地双河、灿烂并辉的稀世奇观,古城也因此有了“汉水连天河”的美妙传说。故事虽然虚妄,爱情却不空疏。退休回家的当天晚上,我就去汉江河边散步,轻风拂面,河水涟漪,忽然间就想起了一首家乡民歌:
    正月二十一/妹妹下江西/河水长流不断头/小妹呀/望你快回老河口。
    八月二十八/爹妈打又骂/嫌贫爱富不答应/哥哥呀/咱俩开船跑了吧。
    腊月二十三/雪花飘满天/家家团圆吃扁食/哥哥(妹妹)呀/饿死也要定百年!
当民歌在心里响起来的时候,泪眼已经迷离,夜色中的汉江河,也早就化为了一河的柔软一河的深情。
    我记得,也就是在那一刻,我对汉江河的认知有了一个飞跃,在顿悟的震颤之中,浅躁鲁莽尽去,眼前豁然开朗,我心中顿起一声长叹,明白了!汉江河真正的雄强刚烈就是她至真至爱的一腔痴情啊!
    仰望夜空,激情如沸。检点历史,寻觅思索。
    不觉中,透过无边的幽暗,我听到了一阵隐切的哭声。它们迤逦传来,虽然微弱却丝丝清晰,没有哽咽没有间断,悠悠抑抑,铮铮锵锵,仿佛是旷原上布谷鸟催春的鸣叫,又象是大战中鼙鼓号角助威的呼吼,始终充满无比之力。
    啊,原来如此!汉江河的极至,竟然就是那千古不逝的声声涕泣!
    公元前700多年,楚文王问卞和:“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卞和答道:“我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韩非子·和氏》)卞和之悲,是有史记载的楚人第一哭!卞和为国为民而哭,痛彻心扉,情透九重。晚唐诗人胡曾有诗道:“抱玉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自今流。空山落日猿声急,疑是今人哭未休。”
    胡曾有大才,一生不遇,知民疾苦,以写《咏史诗》著称。他来到汉江河边的荆山(属南漳县)深坳,面对玉印岩,恨侈糜,忧国难,感时伤怀,悲切中把秋涧落叶、空山猿戾全都听成了嘤嘤的哭声。其实,他听到的何尝是哭声,那是从远古滚滚而来的闷雷!
    此后200年,即楚昭王10年(公元前506年)冬,伍子胥率吴国奇兵攻陷楚都郢,楚国君臣出亡。次年秋,楚大夫申包胥于流亡途中求救于秦,闻秦不许,立秦廷大哭七日夜,秦哀公惊叹曰:“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随即遣兵车五百乘救楚,楚昭王得以乘势复国。
    申包胥哭震咸阳,激秦王之大义,振楚人之雄风,复国立邦救民水火,张大的是楚人的豪气,更是汉江河的豪情。
    之后又是200年,公元前313年,因上官大夫谗言,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
    国辱民危,佞臣横肆,流放中的屈原吭然悲号“忽反顾兮以流涕,哀高丘之无女”“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其哭其情,痛彻江天。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兵拔楚都郢。此时,又被楚顷襄王流放的屈原刚刚来到汨罗江边,惊闻浩劫,以死明志,自沉殉国。胡曾也有诗吊曰:“襄王不用直臣筹,放逐南来泽国秋。自向波间葬鱼腹,楚人徒倚济川舟。”楚王父子昏聩,不行刚直,不重济川,就只能身败名裂而遭万世之唾。
    日月轮转,秦灭汉灭,三国纷纷八十年,龙争虎斗。刘备三顾茅庐,孔明挥斥方遒,隆中一对,三分鼎立,汉水河上有了新的哭声。
    诸葛亮十年耕读等来了知己三雄,刘玄德一句“先生不出,如苍生何?”涕泪沾袍,一帧家国大义,鱼水深情的动人场景,便镌刻上了历史的星空。
    诸葛亮走出隆中二十七载,戎马倥偬,足迹始终没有远离汉水河。蜀汉建兴五年,其上表北伐,有言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青春远去,大志未逮,瞻前顾后,唯有一哭!
    诸葛亮病逝之后35年(公元269年),汉水河上又响起了哭声。
    此一时,晋尚书左仆射卫将军羊祜受命于晋武帝,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八年之间,建树多多,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以仁德治边。吴国大将军陆抗率兵对恃,深感羊祜宽厚,主动减少纷争,两国边民因此大安。
    公元378年,羊祜病逝京都。是日,大雪纷飞,晋武帝素服哭祭,涕泪沾须成冰。襄阳军民闻之大恸,吴国边境将士也哭祭不已。襄阳人怀念羊祜,在其常登之岘山山顶建庙立碑,文学家李兴撰写碑文,哀思切切,世人读之莫不流涕。继任者杜预钦敬羊祜,与众人同感同怀,称其碑为“堕泪碑”。    
    堕泪,堕泪,堕泪!襄阳百姓堕泪,晋武帝堕泪,荆州守军堕泪,孙吴边镇吏民堕泪。一人病逝,万民同悲,感天动地羊叔子,何其伟哉!
    欧阳修撰《岘山亭记》道:“岘山临汉上,望之隐然。盖诸山之小者。而其名独著于荆州者,岂非以其人哉!其人谓谁?羊祜叔子杜预元凯是已,……至今人犹思之,而于思叔子也尤深。盖元凯以其力而叔子以其仁。二子所为虽不同,谓功皆足以垂于不朽。”仁从心出,情以泪示,老百姓崇敬羊祜,怀念的是他仁义天下、庇佑苍生的大慈悲。    
    只有人心之痛,才是世界的永恒之痛。
    汉江河上曾经的哭声,在当年,是旷世之悲;于后世,乃万古震响。
    人是大哭着降临世界的,哭是赤心,哭是痴情,哭是催生,哭是壮行。如同汉江河的呼啸一样,人的哭声就是光明无极的普世之道。
 
                                 三
 
    《诗经》中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的诗句,云汉指天河,即云中汉江之谓。又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等句子,形容周朝出征的将士就象长江汉江的浪涛一样威武雄壮,滚滚向前。由此,可以尽知汉江河在古人心目中的悠远和神圣。
    夜立汉江关前,仰观河汉,星空浩瀚,心止意沉,深感沧桑与杳渺。李白有诗道:“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杜甫有诗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乃一介凡夫俗子,少行藏更少才情,无力赋颂,常怀愧疚。然而,老子有言“江河湖海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孟子也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见,心耿志坚,蝼蚁堪雄,平凡也自当不卑。
    极目天穹,浩浩无边的云汉就是明证。如果没有鹊桥,如何天庭相会?如果没有星辰,何来太空宇宙?如果一切皆为乌有,那浩浩云汉又在何方?  
    汉江河涓滴以出石牛洞,三千里蜿蜒,融合吸纳,更新继承,终成不灭之川,尽究其实,根子就在其具有情贯天地的大包容!
    查有关资料称,汉江河穿越两省共二十余县市,巴巫秦岭牴牾,山原犬牙交织,其支流的整体分布略成扇面形状,50公里以上者有68条,100公里以上者有18条,泉水溪水者万万无算。千流分注,万宗归一,全部汇入了汉江河。以老河口的水流为例:汉江河在境内流程58公里,其较大的支流有10条,季节性的沟渠多不胜数,无论巨细长短、潺弱恢宏,最后皆全部融入了汉江河。
    再以老河口人为例,《舆地要览》评曰:“其民尚文,其俗朴陋”,《隋志》评曰:“其人率,多劲悍决烈。”数千年间,老河口人沉雄剽悍,当仁不让,领风气,多施舍,自立自强,继承母亲河血统,展现楚族人神威。近二百年来,凡农民起义、革命暴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历史关头,均有老河口人一领风潮的高大形像。《黄河大合唱》举世震惊,豪气干云,其作者光未然就是老河口人。抗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驻扎老河口六年之久,城乡民众同仇敌忾,毁家纾难,出生入死,可歌可泣。其余不论,仅举北乡农民程德礼孤胆杀敌一事,即可见老河口人舍生取义之豪雄。当时,日寇围城久攻不下,遂假扮国军,组成30人的轻骑兵,阴谋偷渡汉水袭击设在均县草店镇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鬼子兵深夜进入老河口北乡,突然迷路,派人进村打探,被正在巡夜的抗敌义勇队队长程德礼识破,危急时刻,程当机立断,飞速串村发动民众,群起鼓噪,把不明真相的鬼子骑兵逼进了狭长陡窄乱石遍布的蜂子沟。众人中唯程有枪,但他毫不畏惧,一人把守沟口,毙敌三人,伤九人,日寇反复冲杀均难脱出。程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援军赶到全歼日寇,才咽下最后一口气。一介山民程德礼英勇杀敌,视死如归,打出了老河口人的威风,不愧为汉江河的优秀子孙。
    民命如天,民情莫违,民安国泰,民意难欺,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然而,民者何也?草也、木也、尘沙也、厚土也、家之梁柱国之干城也。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万民,就没有江山永固。正因为如此,有了汉江河的仁慈宽怀,汉江河的儿女们才能够堂皇久长。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不悔”,这是屈原的大志向;贵为王族血亲楚王近臣,却深怨灵修之不悟,誓作鸷鸟而不群,这是屈原的大勇武。鲁迅先生最看重旧营垒中冲出的战士,因为“他在无物之阵中大踏步走,再见一式的点头,各种的旗帜,各样的外套……。但他举起了投枪。”在我的心目中,屈原就是这样的斗士,就是自甘“沉沦”而绝不“自拔”的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一直认为,屈原在跳江前一定有一次回望。而且,他也肯定看见了烈火冲天的纪南城,看见了山青水秀的乐平里,看见了他曾经偶遇过渔父的阴酂之地的汉江河。
    年轻时读《水浒》,对黑旋风特别感兴趣,抡起板斧一路砍将过去,何其快哉。但长大后却一改前愆,特别厌恶李铁牛的混不吝,而又尤其痛恨他不问青红皂白地乱砍乱杀。由此也终于明白过来,施耐庵心中的大英雄不是他人,而是豹子头林冲。这当然属于个人浅见,不配当代大腕们一哂的。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个个有绰号,天罡地煞一呼通,前世全都不是“人”!其间,林冲殊为典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生计本来不错,错就错在遇见了蹴鞠健将高太尉,从此教头成囚犯,小康变地狱。逆来顺受忍、忍、忍,忍到家破妻亡,带枷充军,依旧心存企望不改初衷。直至大祸临头再忍必死,才怒火万丈地冲了天。实事求是,逼上梁山的逼字,一体两面,翻过来就是个冲字。施耐庵钟情林教头,下笔有神,极尽曲折屈辱又极富传奇振奋,连军料场上的大风雪都写得有情有意沉甸甸。你看,林冲初到沧州大军草料场时,他写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为了避寒,出草料场去沽酒时,他又写道:“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好一个纷纷扬扬——卷下来!好一个碎琼乱玉——紧了去!简洁、生动、惊人耳目,把一片片飞雪写进了人心里。一部《水浒》一百回,施耐庵心系老百姓,碎者、乱者、汤煮者,泼辣辣光灿灿依然琼玉!
    三百年后,金圣叹批《水浒》,既痛斥“犯上作乱”又深恨“乱自上作”,自矛自盾,自掴耳光。但终于腰斩《水浒》,不要招安,不要征方腊,愀愀之心,咤咤之情,当然也自在那一地碎琼乱玉!天下之大,知己几人?施、金二人若九泉相遇,一定大酒大肉,手舞足蹈,痛饮三百大碗,醉倒杏黄旗下。
    旧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但我不相信,两本书全爱读。对水浒又尤其爱读。因为,其它不论,仅语言的精粹,就值得细读深思用心学习。但这又在其次,根本的原因则是,我一读起水浒,就常常会想起曾经徘徊于我故乡汉江河边的屈原屈大夫,就常常会觉得他就是最漂亮的碎琼乱玉。
    大唐“永贞革新”中,柳宗元的骨头硬,独钓寒江雪。刘禹锡的骨头也硬,他写词写到了天河“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波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此时此刻,斗士刘梦得心中的银河就成了理想的殿堂。大才子苏东坡也是位牛人,竹杖芒鞋一任平生,笑对山雨吟啸向前,填词吟唱道“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才子大腹便便不合时宜,但,却装的是满满一肚子地地道道的碎琼乱玉。
    千古万古,千世万世,碎琼乱玉自天自地自洪荒。
    《岳阳楼记》之所以有大名,就因为范老夫子写透了地老天荒。
    汉江关前,极目远眺,山长水阔,俨若洞庭气象。尤其是阴天,云奔风吼四野啸啸,更添无限壮伟。啸者,吟啸也。《诗经》中就有“其啸也歌”的记载。至魏晋而成大时尚,个中高手阮步兵,曾拜访道人孙登,因孙寡合,乃发啸明志以辞。却不料,孙登后发之啸竟更玄妙更壮美。自此,阮氏终生不再啸。
    可惜了,今人皆不擅啸。否则,汉江关之前,必多啸啸者。
上一篇:《陕西文学》礼赞  [散文]
下一篇:暂时没有下一篇文章
 
 
 
以下评论只代表评论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文学襄军网的观点和立场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小 说   散  文   诗  歌
小小说   寓  言   纪实文学
故 事   笔记小品   文学评论
 
·家山双异
·校园古意
·碎琼乱玉自洪荒
·汉江石 (下)
·汉江石(上)
·走进那座云中伽蓝
·《陕西文学》礼赞
·雨纷纷路漫漫
·花儿自在堤角芬芳
·襄阳的名片
·
·占城工匠三章
·七绝 观乐山大佛
·游记二则
·从头说到脚
·占城风流传
·远去了豆蔻年华
·怀念金孝永
·两篇读后感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敬启
  被评文章:记忆中的那几棵树(散
·这是长篇小说《蒋西湖正传》
  被评文章:蒋西湖正传
·说说《守财奴》
  被评文章:守财奴
·短篇小说《守财奴》的自我介
  被评文章:守财奴
·初评《二十六味帝皇丸》
  被评文章:二十六味帝皇丸
·燃烧的渴望
  被评文章:燃烧的渴望[已由中译
·燃烧的渴望
  被评文章:燃烧的渴望[已由中译
·燃烧的渴望
  被评文章:燃烧的渴望[已由中译
·爱在流年
  被评文章:爱在流年[已由中译出
·方先生
  被评文章:文章标题不可查
·请教
  被评文章:文章标题不可查
·请教
  被评文章:安全第一
·在生硬冰冷中
  被评文章:诗一首:城墙上,一丛
·对《天问》的
  被评文章:端午节
·看不懂的诗歌
  被评文章:这样的诗歌竟然获得十
·都会出现
  被评文章:鸟,一直叫着
·风景太多
  被评文章:单眼皮
·是自己耕作出了问题?
  被评文章:一头牛为什么流泪
·把伤口埋进去
  被评文章:红薯秧节子
·树叶当作耳朵
  被评文章:《汉江诗歌》发诗二首
 
·与女俘虏的一夜情
·转型中国—东莞进行时
·大医精诚
·谁弄了村长的老婆
·间焉集
·世纪沧桑 Ⅲ:激情与光荣
·又是槐花飘香时
·孝心
·一个真实的孟浩然
·趣话创刊词
·小 马 之 死
·故乡断想
·一生
·突然发疯的女市长
·长篇小说<<泪浸绡帕>>
·人生如戏
·看你还往哪里逃
·玩石记
·网站链接
·寿比南山的祝寿联
 
企业专题片宣传片拍摄制作
 
注域名建网站
 
 
友情链接:万笛文化传媒  襄阳商务网  设计印刷→书籍杂志  英语翻译  专题片宣传片  襄阳市微视频微电影
文学襄军  网址:wxxj.xysww.com
主办:万笛文化传媒  电话:0710-3512788 13607272288(合作与建议)  QQ交流群:73186261  11848228  鄂ICP备11006419号
E-mail:181265936@qq.com  技术支持QQ:181265936  合作建议QQ:75989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