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陈文道
    首页 作家简介  评论  散文  小说 
古城墙拾零(外二篇)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7/6/25 10:35:51  阅读:2376次

  一方拢起的土地,连锁着四季的轨迹,在世纪风里展现着销魂般的倩姿。
  凝重和沉默代替了舒适和轻松。任雷雨冲刷`烟霭熏染`寒热交替`日月朗照,其脉脉筋骨起伏交错,既有蜿蜒的深情`岸然的热烈,也有久藏的内涵和静穆的美。
  在固定的格局中,起点和终点浑然一体,总企望出现螺旋式上升的脱变,以升华那重复了千万代的循环,走一条自已的发现。
  当善与恶同时无孔不入地渗透其中,金戈铁马后的冷落在拂着历史的烟尘最后定格成失落的辉煌一成不变。
  纷繁而疲惫的往事堆拥在这里。
  沉重的智慧和罪恶展露在这里。
  古旧中载着岁月内容填下的真实,记忆里残存着灿烂的遗迹。
  起伏状延伸着强悍的力量,表达了九死不悔`与日月共存的悲壮。
  斑驳中闪烁着高贵,肃穆里藏着瑰宝,棱角的淳朴浑厚`给人沉稳磐固的安稳,既使满身的苔藓,也胀满了悠悠岁月释放的秘密。
  诗人把你比谕成佩在大地的项链。因为有了你,世界才变得奇谲与辉煌。而在大千世界,一旦你的身影映入眼帘,不仅历史近在咫尺,而且昭示出大地上拢出着一个不屈的灵魂。
  一部独立于天地间的厚重典籍,负载着历史的沧桑,构画了一个深度的立体世界。
  假若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未来的天地又是一个童话,在两端的楔子中,你像年轮般章章节节透视出社会的进程。
  
纷呈的内容沉积着如潮如涌的往昔,叙述着如诉如泣的现在。时光的嬗递`生活的变迁`代谢不衰,裹挟着五彩斑斓的苍老故事。娓娓道出华夏一偶亘古迄今文明见证的迷惑不解的景观。
  尘封的册页里,流光溢彩的故事细节吱吱作响,舒展成壮怀激烈慷慨悲歌。
  凝聚的内容中,风云变幻的沧桑见证历历在目,演绎成各式主题联想思考。
  血与火的对抗,始终恪守自已命运的沉思。
  生与死的较量,始终挺直腰杆,横眉冷对邪恶与陈腐。
  
万象更新示意文明,给予生命的收获与付出一样相等:不求人夸好颜色,只留风骨在人间。
  有岁月的点缀,靠自然的取舍,决不虚伪地企求什么永恒。
  痛苦和磨难,正是精彩主题的本色。
  剪熬和升华,恰如博大内涵的显现。
  哲学家把你誉为千年岁月融汇蓄养的精神领地。惟其给历史旁白诠释兴亡,才能在无论什么凄风苦雨的环境中怡然。
你渴望与世界对话,倾吐着爱,抖落掉血染的部分,在宁静中放飞和平。
  历史与现实,回忆与憧憬交相融汇在你七彩里,既使古老,也是永恒魅力的蕴藏,以真实的存在激荡出更真实的遐想——
  古城墙,大地上拢起的一方土地;
  古城墙,一部历吏见证般的厚重典籍;
  古城墙,更是那人类文明的标识和代码。历史悠悠,你璀灿在悠悠历史中,给现实和未来一个迷人的标本。

塔  咏

  头顶一片蓝天,托举希望的轻云飘向天际,似一把长剑刺破空间蔚蓝的秘密。
  脚踏一块热土,怀揣顽强的信念扎根大地,像位史学家用如橼的大笔描绘出独特的风光。
  一个扶正祛邪的楷模。由岁月老人用 严峻的刀锋镌刻而成。
  一种伫立向上的象征。朝霞作出五彩缤纷的暗示,夕阳烙下朦胧的意象。
  一幅亘古未变的静物画。以大地隆起的脊骨作稳固的基座,以变幻的天空作多彩的背景,亭亭玉立的生命始终高昂着,构成庄严而怡静的美。
  一位忠实的历史哨兵,迎送过无数次长空雁阵,聆听过五色土变迁的嘶鸣;坚毅的臂膀斗过残雪的蹂躏,不败的意志敌过酷日的鞭挞;冲破封冻的寒冷,直面僵化的朔风,忍受着无边的清冷和寂寞,即使雷霆万钧劈头盖顶,仍声色不动,泰然自若,以生命的坚韧和性格的倔强,唤山风吹出满腔的情思,挽细雨刻下命运抗争的印证。
  尽管周身斑驳,布满了风云的积尘和创伤,但岁月的风雨并没有使面目全非。
  大地,深知你那无言坚贞的份量;
蓝天,通晓你那有形刚毅的赤心。
  纵然红曰白云间,你的姿态塑成静止的美,但你不会凝固在人们的眼里。
  看着你伟岸的身影,面对的是精美的历史遗产。历史因有这伟岸的身影而被人追寻,在揣摩历史文明内涵的同时发出绵绵不绝的思古之幽情。
  纵然月白风轻时,你裸露的胴体犹如一尊美神,但你不会留丝毫邪念在人们心中。
  遥望你美的倩影,溶进的是民族的坚韧意识。历史因有这美丽的倩影而有了被人景仰的“标本”,民族因有这美丽的倩影而有了骄傲的“国粹”。
  纵然说不清世上有多少烧不尽的野火和纷争的战火,诡秘地布下死亡的陷井,凶残而贪婪地要焚毁一切,但你不会崩塌在历史上。
  你光明磊落的禀性,令一切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作恶者颤栗。
  你是天地间的精英,静穆中,堂堂正正的庄严。
  你是灼热心中的雕像,矗立着,潇潇洒洒般伟岸。
  你像理智冷静的哲人,即便缄默不语,也同样成为傲然屹立在大自然的主角;即使被化为齑粉,在那有形或无形的史册上,都以丰沛的内涵构成了最能使人沉思的风景……

墓   碑


  生是人类最根本,贯穿整个历史的追求理想;死是人类新程代谢的客观现实。
  生是人生的序曲;死是人生的谢幕。
  生是生命延续排列组合中的偶然;死是生命序列摆出方阵里的必然
  因有生的神奇提示,才有探求死的奥秘的法则。
  自然法则总是原因大于或等于结果。然而,历史法则却往往结果大于原因。生与死如果确实如此,意味着比历史法则的原因不是生与死的本身,而是超越它们的事物。
  因而,中国圣贤发出:未知生,焉知死“的惊问,下里巴人唱出了”死者被很快忘记,生者亦往往如此“的民谣。
  自然法则留下了生者与死者之间永远存在着神秘的差距,因而未弄懂它的性质,历史法则才去完成它的“哥德巴赫猜想。”
  生与死早一分钟无法逆料,晚一分钟又时过境迁。
  尽管西方的先哲得出“至高无上的死是预先没有想过的死”的揭语,但是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完整的。从生到死只不过完成了一个自然流程。
  假若生像种子萌动`幼苗破土,那么死就像花的结籽`树的挂果。
  死亡作为一种观念产生于对生的思考之后,墓碑便是带提示性的注解。


  生与死是人生轨迹的两端。
  人类的生有“物种不灭”和“进化论”两部经典,而死亡却有多种方程的因式分解。
  生的方式决定死的的结局死的结局决定生的形象。
  生命的哲学标明肉体只是它的寄存处,毁灭的是行尸走肉,永恒的却是不朽的精神。
生的伟大是死的光荣内涵的外延,人的生死超越有限时空才获得无限的存在。
  生命的坟墓并非就是生命的死亡,死亡是生命的延续就需用永恒之轮纺织时间。
  人生的永恒始终在拍打密码。
  敢在时间里自焚,必在永恒里结晶。
  物质不灭在于转换,永恒的存在在于精神不朽。
  伟人死了,英灵长存;
  恶人死了,阴魂不散;
  庙宇倾颓,神明长在;肉体腐烂,墓碑存在[哪怕有的仅是一道灵牌]。
  墓碑——用身心衰老的总结筑构了精神寄托的宿营地,凝聚着死者对“生”眷眷的依恋和活者对“死”深深的遗憾。
  墓碑——生命用成熟的版本表达生者对死者的补偿和死者生命延续的假想,并用全部活动垒成生者与死者的界桩,一旦定格成历史,却是价值的决算表。
  墓碑——阴界与阳界的碣石。堵绝了地狱通往人间的大门,却切不断从生到死的路。
  墓碑——万物之灵安宁归宿的标志,成为喧闹人生的休止符。它以人生终端的句号警策追求永恒者在生活的每一个日程里为自已刻好墓志铭。

  检验人的成活是“生”。
  检验人性惟有“生死关”
  人类可以战胜一切,包括给神再塑“金身”,但不能战胜死亡。
  “死而复生”的也许是死者的业绩,而不是这业绩的创造者。
  千古艰难唯一死,满口永恒的人最怕死。
  帝王将相们活着时就忙着修陵墓,连虔诚的佛教徒“圆寂”也筑起升天的舍俐塔,既使在当今,不少人生前筑坟做棺材买骨灰盒写遗嘱,无一不是在死亡的恐惧中用虚荣去营建永恒。
  假若含笑而死是精神的健康,那么天才总是在死亡的黑暗里想着死亡。
  活得愈热烈,也愈怕丧失它,因此最怕死。这样,就可以悟到不少人生前就做好死后安排的玄机。
  莎士比亚在他所有十四行诗里都提到死和自我安慰,而区别普通人仅用蓝墨水冲淡了对死亡的黑暗。
  探索者既使夭折,也用领先一步的标竿矗在死亡谷地上,让后来者减少在黑暗中摸索时的盲目;而烈士用鲜红的血洒在黑色的底片上,目的也是让人警醒。
  人追求永恒,力图战胜死亡也只是练就了“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两个词。
  墓碑——现实与人生的思考题作出提示:死亡这人生雕像的奇异,而神秘的雕塑家是永恒的一个助手。在它的劳作里,无论历史延续多久,年轻的永远年轻,年老的永远年老;伟大的永远伟大,渺小的永远渺小。
  墓碑——关于在灵魂的误解中创造的永恒的表象,尽管是长生不老幻想的具象和人虚荣心的最后满足,它使审美理想得到了张扬和渲泄,使生者与死者的心理达到和谐与平衡。


  人生的复杂在于生的巧合和对死亡准备的离奇古怪。
  人类的奥秘无穷在于能揭示生的具象存在而无法圆满解释死的抽象的内涵。
  哲人说:人类有了寄托才不能与死相分离。想到“人生自古谁无死”人才寻求寄托。
  执着的追求和寄托不是为了生的事业,而是进行死亡的准备。有着真正事业上的追求和深刻寄托的人,死后才有自已的归宿,或“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刻石立碑建祠位列纪念堂。
尽管中国人以宽厚为“美德”,创“盖棺论定”的死亡说,但历史上也不泛拙墓鞭尸的例证。
  墓碑并非是人生的鉴定表,不过是仅供后人瞻仰徘徊的物件,少部分成为学书者的拓本,便是一种说明。况且一旦溢美之词和所追求寄托不相称,展示的却仅是人类虚荣心的标本。假若留给后人的不是路碑而是绊脚石,心中的坍塌和行为上的摧毁便再所难免。
  诗人浪漫地说永恒不是一条漫无止境的直线,而是一个玲珑的圆,像佛顶的光轮。而思想者理解人类的丰碑是追求和寄托“高不可及的范本”,超越生命极限的永恒是不朽精神突兀的峰巅。
  只要不是以宗教关于死的思想为出发点,既使墓碑不矗立在庄严神圣的地方接受鲜花和注目礼,也在生者幻想中得到继续生存。
  任何物化的墓碑总有消失的时候,惟有能定性或鲜活的是人类用善恶区分的“口碑”。因而,在“口碑”中继续生存的死亡才是真正“生”的延续。
  有思维的人对墓碑进行思索和现解,才对那种显赫一时的“生”者而遭到死亡的诅咒感到真正的悲哀。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襄阳是园林之乡
 神韵古山寨
 《现代名人精典幽默》前言
 快乐儿歌
 云山阻梦思
 “卧龙”缘何起襄阳
 《名人教子成名人的故事》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前言)
 永远传唱的歌(《精典情歌
 陈文道著作书目(1983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永远传唱的歌(《精典 4048
 陈文道著作书目(19 3458
 “卧龙”缘何起襄阳 2748
 文学舞动的墨韵——读 2718
 云山阻梦思 2600
 《名人教子成名人的故 2456
 古城墙拾零(外二篇) 2376
 神韵古山寨 2148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前 2065
 襄阳是园林之乡 1983
作家陈文道
地址:襄樊荆州街73号  邮编:441021   电话:13986315748
网址:www.xfeb.com/chenwendao  邮箱:
内容维护:陈文道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