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留言  ·文学襄军网首页  
曹远超
    首页 作家简介  小说  散文  诗歌  故事  杂文  纪实文学 
薤山诗会散记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10/12/20 11:24:47  阅读:1820次

 
                                   薤山诗会散记
 
                                             曹远超
 
                                          一
 
    或许是我刚刚有一首小诗在“会春杯”得了个小奖的缘故,我有幸被市作协邀请参加今年的薤山诗歌创作笔会。接到作协副秘书长张雅萍老师通知,说让我十一月二十七日早上八点半,在名人城市酒店门前与诗友们会聚,然后从那里坐车往薤山去。
    我的家与名人城市酒店隔着很远的距离,由于生怕错过了和襄樊众多名家诗友相聚的机会,所以我起得很早,赶到名人城市酒店门前时,看看时间,才刚刚八点钟,看见有一群人站在一辆大巴车前,我以为他们都是参加薤山诗会的,上前一问,才知他们是单位组织出去旅游的。
    八点一过,刚才闹嚷嚷的一群人上车走了,独自站在冷冷的晨风里,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不知不觉间,我竟然似乎有种莫名的孤独。
    虽然我喜欢文学,但与襄樊文学圈的人打的交道却很少,所以我担心我会和参加诗会的很多人都不熟悉。
    看看离八点半还有半个钟头,走在名人城市酒店门前的人们都是匆匆来去,估计参加诗会的人都还没来,这时,一个在街边擦皮鞋的五十左右的妇人问我擦不擦皮鞋,本来皮鞋早上在家就擦过的,但一想到一个人在街边等人的难熬,我还是稍做犹豫之后,就在擦皮鞋的椅子上坐了下去。等擦完了皮鞋,我看见名人城市酒店大门右侧的树下男男女女地站了四五个人,想着他们可能是去参加薤山诗会的,尽管我一个都不认识,我还是向他们走了过去。就在这时,《汉水》杂志副主编牛宪纲老师肩上挎着一个蓝色的不大的包,走过来向我叫道,小曹,你来了。
    我和牛宪纲老师此前仅仅只见过一面,那是几天前我往《汉水》编辑部给陈主席送书,正好牛宪纲老师也在,那天在编辑部呆的时间不过十分钟,没想到牛宪纲老师一眼就认出了我,这让我当时真的有些感动。
    和牛老师寒暄几句,然后我走到树下的几个人中,最先认识了身材高挑、气质淑雅的诗人张洁,两人言说间,一个身材中等的男子拎着一个小手提包,径直向我走过来,可能是因为年龄相仿的缘故,他来到我面前,开口向我问道:“你们是往薤山去的吗?”
    我连忙向他说道:“是啊,你是?”
    “我叫朱华杰。”
    原来他是朱华杰。
    诗人朱华杰在文学襄军网上发过不少诗作,平时也经常做些评论发言,表现活跃,所以,我早就熟悉这个名字,只是过去从来没有见过他本人。在几句攀谈之后,我和华杰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随后,襄阳诗人张卫华匆匆地走了过来。来参加诗会的人基本上或大或小的都带有包,只有张卫华来的时候好象是空着手,走路的步子迈得很快也很大。
    我和卫华认识,也就是在此几天之前的两个场合见过两次。卫华多才多艺,很有个性,特别是他讲的评书《水浒》,水平近乎专业。
    随后文联秘书长、诗人宋明发老师和漂亮阳光的张雅萍老师几个走了过来,在他们后面,市作协段主席、陈主席也走了过来,段主席一来,就亲自安排大家坐车。
    来到车前,才发现作协副主席、诗人李圣强和诗人汪光房老师早就坐在了车上。李圣强老师此前仅是见过一面,而汪光房老师却是见过多次,并且在我心目中的印象很深刻。
    记得第一次与汪老师相遇,是在市小说研究会举行的一次联谊活动上。那次活动,汪光房老师被邀请参加,轮到他发言时,他来到一个女作者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诵道:你的睫毛是两束青草,我的目光在上面偷偷地咬,尽管没有啃下什么,却能把我饥饿的心喂饱……
    当时的情形弄得那个女作者有些紧张,更多的人则是被汪老师的举动给逗笑了,活动的气氛也一下子变得轻松活跃了起来。
    没想到这次去薤山,我和汪老师坐在了一起。由于同去的人比较多,面包车上人坐得比较挤,和我同车的除了汪光房、李圣强老师外,还有宋明发秘书长、陈文道主席、席星荃主席和晓梦、张洁、牛宪纲、朱华杰、张卫华等十余人。
    将近九点钟,汽车载着我们离开襄樊,向西往着谷城方向一路疾驰。坐在车上,大家对当今诗歌的创作,各抒己见。朱华杰向大家阐述的观点是诗歌要讲求必要的韵律,应该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张卫华的观点更倾向于突出现代新诗的想象和发挥,认为诗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表达思想。陈文道主席的观点是现代人不必要刻意地模仿去写古体诗,他认为古体诗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达到了极致,现代人想在古体诗的格式下进行创作,其成就很难超越古人。牛宪刚老师的观点趋于中性,我的观点和华杰的观点有些趋同,我认为诗应该是情感和意境的文字表达,应该符合一些最简单的韵律要求。汪光房老师是诗作大家,但他和李圣强几位诗作大家一样,一路上更多的却是倾听。因为众人讨论热烈,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大家的一片争论声中一晃而逝,等车开始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变得慢下来的时候,薤山景区就已经到了。
 
                                        二
 
    薤山我过去来过几次,但这薤山景区的薤山主峰,我却还是第一次上来。
    车行山间,初冬的阳光透过树影的间隙,穿过薄明的山雾,斑斑点点的洒落到车窗上,明明灭灭之间,晃得让人有些眩目。
    景区道路在以高大的松杉这些针叶乔木为主组成的森林中穿行,由于景区内岔路众多,我们本来要去的地方是薤山景区管委会,可司机小刘驾着汽车却在景区走错了路,当我们感觉到汽车象是在下山时,这才停下车来找路边的游人一问,才知道真是走岔了路,我们坐的车已经向南河方向往山下开出去了一里多,于是调头返回。等我们回到刚才走岔的那个路口时,谷城文创室的许建国主任已经站在路口等着迎接我们了。
    来到景区管委会,我们从襄樊来的作协领导和十几位文朋诗友与谷城当地的诗人汇合,然后由作协副主席王建琳老师在景区管委会为薤山诗歌创作笔会简单地主持了开始仪式,并由段主席将每位参加笔会的人一一作了介绍,正是从段主席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这次参加诗会的还有专门从北京请来的《诗刊》编辑部杨志学主任和从武汉请来的华师大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晓燕老师,然后王主席又向大家介绍了这次薤山诗歌创作笔会的日程安排,并且向大家简单地布置了任务,要求大家在游完薤山和南河之后,每人能够完成一篇诗作。
    举行完简单的仪式之后,段主席和谷城向导一起带领我们参观游览薤山别墅群。
    薤山别墅群依山势而建,高高低低地错落在偌大一片林荫之下,在每一幢别墅与别墅之间,都相隔着几十或上百米的距离,它们之间有山石小径或水泥路阶相连。其中最著名的别墅应该是当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对日作战时,在此住过的别墅。过去我一直以为李宗仁将军住过的别墅肯定很奢华,实际看过之后,才知道说是别墅,其实不过只是青砖灰瓦、外面用青砖砌廊柱出檐的一幢很普通的民居。站在李宗仁将军的别墅前久久伫立,仿佛让我看到了六七十年前,李宗仁将军站在廊柱前面为阻击日军挺进鄂西而驻足凝眉的身影。
    从李宗仁将军的别墅出来,走在别墅与别墅之间的青石小径上,青山之间,林荫之下,我们的心仿佛与自然交融到了一起。
    众人说说笑笑,一路前行。陈文道主席向大家介绍说,这薤山上的树,其中就有他当年亲手栽下的。于是有人笑问他有没有在树上刻字,陈主席笑说没有。其实又何必刻字呢?几十年前栽下的幼苗,虽然没有刻字,但却长成了遍绿青山的处处风景。
    参观完别墅吃过午饭之后,下午我们去游南河。
    从薤山往南河的路陡峭险峻,好多地方,“之”字型的山路几乎贴着岩壁前行,可能是下行的山路上,一百八十度的回头弯太多太急,也可能是车从山上往山下疾行,海拔下降得太快,过去从来没有晕过车的我,却在车里感到阵阵头晕,心里也觉得阵阵恶心。坐在摇来晃去的车里,赏景却是没有了一点儿心情。
    车子在南河管委会门前的小广场上停下来,管委会负责文宣的主任带领大家来到南河沿岸,参观新农村建设。站在拂柳夹岸、园圃青葱的南河岸边,隔着一河碧水了望对岸参差错落的幢幢民居楼舍,心里不自然地便由然生出一种回归田园的淡然和恬静。
    参观完新农村,我们来到南河水库风景区。
    南河风景区我还是在好几年前来过,记得好象是来了三次,两次在春天,一次在秋季,而这次前来,时令却是进入了初冬时节。
    群山峡谷间,一道深绿的碧水与两岸寒山相依,我们坐在船上,眺望两岸山色,了看一线云天,个个兴致高昂。几位女士站在船头的甲板上,她们婀娜的身姿、飘飞的长发,把眼前的碧水空山衬映得妙漫而生动,只可惜她们怕冷,在船甲板上站了一会儿之后,便纷纷躲进了船舱里,最后只有晓梦老师手拿相机,和我们几个男的站在甲板上,她几次不顾危险走到船头,拍照两岸风景。
    船到娘娘洞下时,暮色渐起,如纱的薄雾慢慢笼罩了两岸险峻的山岭,远处的山峦与天空灰暗的云霭已经慢慢开始模糊起层次。于是,船公调转船头返航。
    弃船登岸回到车上,天已经开始黑了。
    汽车嗡嗡地轰鸣着马达,载着我们沿着盘曲的山路,往薤山而回。车灯射出的两束雪亮的光柱,扫过幽暗茂密的山林和崔巍险峻的山影,不时把茫茫的黑夜划开两道雪亮的口子。坐在摇摇晃晃的车上,我还是和下山的时候一样,感到有些恶心。然而,坐在我旁边的汪光房老师却是诗意正浓,他有感而发,以《大薤山的路》为题,诵诗一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大薤山的路,左摇右晃。其中我记得稍稍清楚的几句好像是,“大薤山的路,象一只拉开的橡皮筋,我担心只要一松手,就会把我们弹到天上去。”
    汪老师的诗写得很真实,从南河到薤山之间的路,太陡,急弯太多,坐车快速行进在这样的山路上,让我确实有些不太适应。
    好在这段路程不是太长,仅仅二、三十分钟之后,我们便从南河又回到了薤山。
 
 
                                       三
 
    吃晚饭的时候,我和张卫华、朱华杰、汪光房、李圣强、牛宪纲、司机小刘,还有晓梦、张洁几位女士坐在一桌。卫华和华杰皆有酒兴,牛老师、李老师只是斟酒少许,我是因为下午晕车,晚上一点儿酒都不想沾,汪老师则是中午、晚上都滴酒未饮。我不明白汪老师的诗写得那么好,那么有意境,却为何会不喝酒。在我眼里,大凡真正的诗人,都是善饮的,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莫不如此。后来我才知道,汪光房老师过去也是酒狂,只因为有一次醉酒把身体伤得太很,于是,说戒就真的把酒完全给戒了。我真佩服汪光房老师戒酒的毅力。
    由于我们同桌而坐的人大多都没喝酒,所以,提不起卫华和华杰两个喝酒的兴致。他们两人索然无味地喝了几杯之后,卫华轻轻地扭头对我说,我去找不染喝酒去。卫华说完,端着酒杯便往隔壁的房间去了。
    不染是卫华诗歌界的偶像,我与不染也曾有过几面之缘,但是没有相互交流,所以彼此了解的并不多。我总觉得不染有种诗人特有的脱俗和冷艳,就象天山上的一株雪莲,似乎和常人隔着一段难以接近的距离。我很欣赏不染过去写的诗,记得有一首叫《请在今晚的月色里住下来》,写得很好,我曾经认真地读过好几遍,可是看不染最近写的诗,或许是我的思潮过于落伍,我觉得她没有达到过去的高度。
    卫华走了,华杰更是没有酒伴,他索性也端起酒杯,往段主席、任区长那一桌敬酒去了。
    剩下的人不再喝酒,便都简单地吃些饭菜,匆匆而散。
    晚上,我和汪光房、朱华杰、张卫华、宋明发、李圣强、孙德声、王晓燕数人安排住在沙麻别墅,我和汪光房老师刚刚来到房间,就听隔壁的孙德声老师来到门外,叫我们一起去登女儿峰。汪老师一听,连忙一脸兴奋地答应了,他接着扭头对我说:走,我们一起去。汪光房老师身上总有着诗人那种特有的浪漫和激情。
    我跟在汪老师身后走出屋外,抬头望望黑黢黢的天空,感觉到有一两滴水珠落到了脸上。我连忙向汪老师说:哎呀汪老师,刚才有雨滴打到了我脸上,天上是不是在下雨?
    可能是孙老师和汪老师都特别想在这漆黑之夜登上女儿峰去的缘故,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是天上在下雨,打在脸上的雨滴可能是夜里树上落下的露水。
    就在我们说话的时候,王晓燕老师也走了过来,在王晓燕老师的后面,还有李圣强老师。
    我没想到王晓燕老师也会在这黑夜去登女儿峰。
    王晓燕老师是华师大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很年轻,只有二十几岁。王晓燕老师戴一副眼镜,一看就是造诣很深的学术人士,但是等她一和我们说起话来,却朴素亲切的更象是个邻家女孩。
    我们五人结伴沿着盘山公路往大薤山主峰——女儿峰而行,由于刚从亮的地方走进穿过茂密山林的一段路,让人觉得四周都是黑魆魆的有些吓人,我问大家谁带了手电没有,结果大家都没带手电。孙老师说,走夜路没有手电也不要紧,等过一会儿眼睛适应了就好了。
    孙德声老师是个警察,听他说话看他做事,觉得他更象是个军人,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似乎身上有种永远都使不完的劲儿。
    我们五人一路前行,耳边只有沓沓的脚步声和水滴落在林间枯叶上发出的嘀嘀哒哒的声响。我们五人中,就数汪光房老师最有诗人的激情,他一边走,一边不时地发出感慨说,大薤山的夜真的好美呀!大薤山的夜真的好美呀!
    仅仅是短短的一段距离,这句话汪光房老师好象就说了五六遍。
    这时,好象是李圣强老师说,哎呀,不对,我们好象是少了个人啦!
    大家一阵惊讶,各自停住脚步,大家一看,五人都在。这时,我和大家开玩笑说,哎呀,不对,我们这儿怎么好象是多了个人呀!
    听我说完,王晓燕老师不自觉的惊叫着“啊”了一声,回过味来,众人一阵哄笑。
    或许是因为王晓燕老师穿的是高跟鞋,也或许是她心里是有些害怕,再往前面走去的时候,她把手机打开,借着手机的光亮,照路前行。
    盘山公路在幽暗的林间向前伸展,拐过一个山嘴,视野顿时变得开阔起来,汪老师站在路边眺望山下的点点灯火,久久不语,我对他说,汪老师,你看那山下的点点灯火,象不象是天上的星星在眨眼?
    汪老师连连说,象,象。这大薤山的夜色,处处都是诗意。
    王晓燕老师也感慨地说,望着山下的灯火,让她想起了郭沫若老师的《天上的街市》。
    我们继续前行,也不知走出去多远,这时,黑魆魆的天空开始一阵阵地落下雨来,看不见的雨珠不时地打在脸上,又冰又凉。我连忙对走在前面的孙德声和汪光房老师说,雨下大了,我们不能再走了。
    他们停住脚步,五人走在一处,孙老师对大家说道:“大家都不要发出任何声响,我们在这里静默五分钟。”
    大家都屏住呼吸,静静而立。我抬起头来,向山顶上望去,幽暗的夜色中,女儿峰隽秀挺拔的身姿依稀可辨,特别是山顶电视发射塔尖上发出的一点红光,在无边的夜幕里,让人觉得格外显眼。
    五分钟过后,孙老师问我们都听到了什么声音。李圣强老师说听到了风声、雨声,我说听到了远处的汽车声,王晓燕说听到了心跳的声音,汪光房说好象听到了动物的声音,孙老师说,我听到了刚才你们有人动的声音,还有就是松涛声。汪老师最后总结说,我们刚才听到的是天籁、地籁和人籁的声音。
    雨越下越大,再这样站在雨里,我们个个都被会淋成落汤鸡,于是大家只好由原路匆匆返回。虽然夜里没能爬上山顶,但是大家相约,只要明天早上不下雨,大家就五点钟起床,明日再登女儿峰。
 
                                         四
 
    我和汪光房老师回到沙麻别墅的时候,和我们同住一室的张卫华和朱华杰两个还没回来。我问汪老师他们上哪儿去了,怎么这会儿还不回来。汪老师说他们可能还在喝酒。
    汪老师和朱华杰、张卫华都是襄阳区(现改名襄州区)的,他们彼此非常了解。
    我问汪老师,王主席要求明天每人一首诗,汪老师完成了没有?汪老师说他基本上有底了,就写下午去的南河。我说你写南河,我就写薤山,就写我们今天晚上夜游的女儿峰。
    听我说完,汪老师非常赞同。
    于是,我拿出纸笔坐在床上,开始构思这首诗该怎么写。就在这时,卫华从外面进来,一看就知道他晚上喝了不少酒。他一进来就跟我和汪老师不停地说话,汪老师要他不要再说话了,说我正在构思写诗,要卫华不要影响了我写诗的思路。汪老师一连说了好几遍,卫华说,那好,我到隔壁找王晓燕老师谈谈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去。
    汪光房老师一听便着起了急,他很是不高兴地对卫华说,你去找王晓燕老师干什么?人家或许都已经睡了。
    卫华说,她肯定睡不了那么早,今天晚上不去找她谈,明天可能就没有机会了。
    汪老师连忙有些生气似地制止说,你不要去找人家,我们明天早上约好了,五点钟起床,我们明天还要一起去爬山的。
    汪老师语气威严得更象是个和蔼的长者。
    卫华见汪老师有些不高兴,他说他出去找华杰去。说完,便匆匆地出门而去。
    等张卫华和朱华杰两个回来的时候,我和汪老师都已经睡了,可是他们两个都还沉浸在喝酒之后的兴奋中,两人说说闹闹的,汪老师叫他们不要说话,一连说了好几遍,结果他们两个掩上门又出去了,他们晚上是几点回来的,我却不知道。
    早上四点多,我就醒了。从床上坐起来,我看见卫华和华杰两个正挤在一张床上呼呼大睡,睡在我旁边床上的汪老师也还睡得正香。看看时间还早,我便披着衣服坐在床上,然后拿出纸笔,构思修改昨天晚上还没完成的诗。
    我拿着笔在纸上写来改去,不知不觉,两张A4纸的正反两面都被我写满了字,不长的一首诗,由于改的地方太多,圈来划去的,弄得最后连我自己都看不清有些地方到底写的是什么字。
    就在我把诗修改完成的时候,汪老师醒了,他说我怎么起的这么早,又问诗改的怎么样了。
    我很是兴奋地说,诗已经改好了,名字就叫《夜游女儿峰》。
    我和汪老师洗漱完毕,已经五点多了,我听到隔壁响起阵阵咚咚的敲门声,孙德声老师一边敲门一边喊,起床了起床了,走去登山去了。
    我打开门走出门外,只见天空澄碧如洗,一弯银月斜挂树梢,几颗星星亮亮的钉在天上,如同灿灿的宝石。没想到夜里还在下雨,早晨会晴的这样好。这大薤山的天气,真是变化无常。
    我站在沙麻别墅前轻轻的哈了几口气,山里的空气冷冷的,但很湿润。我和汪光房、孙德声老师在别墅前站了不大一会儿,王晓燕、李圣强和宋明发老师都聚过来,大家都为早晨能有这么好的天气感到兴奋,我们正准备出发时,朱华杰打开门从屋里走出来,也一起加入了我们登山的队伍。
    我们一行七人在清晨的山路上,说说笑笑地一路前行,孙德声老师体能最好,他步履轻快,行走如飞,走在登山队伍的最前面,汪光房老师紧随其后,我跟在他们两个后面,不一会儿就和剩下的几人拉开了很远一段距离。
走到梳妆台前时,天色渐亮。孙老师开始拿起相机对着山上山下、地面天空四处拍照,汪光房老师则是对叫梳妆台的那方悬空巨石细细端详。汪老师对我说,这块巨石看来看去,都不像梳妆台,仔细看倒觉得更像是一张帆。
    经汪老师这么一说,我也仔仔细细地把这块巨石细细地打量了一番,我也觉得这方巨石更象是一张石帆。
    我和汪光房、孙德声在梳妆台前稍事休息,走在后面的宋明发、朱华杰、李圣强陆续赶来,王小燕老师可能是穿着高跟鞋的缘故,在我们登山的几个人中,虽然她最为年轻,但好象是她走在了最后。
    我们七人会聚一处,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山顶而上。
    约摸七点钟,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站在“薤山女儿峰,海拔1009.3米”的地标前,我们七人兴奋不已。
    站在大薤山巅举目四望,云海漫漫,众人皆小。汪光房老师展开双臂,激情而呼,似乎欲将这满目的山色风姿,拥抱入怀。
    太阳从漫漫云海中闪出了一道金边,金色的阳光终于挣脱了云霭的束缚,暖暖地洒在了女儿峰的峰峦之上,众人一片欢呼,然后合影留念。
    由于上午八点半安排有这次创作笔会的重头戏,听《诗刊》编辑部杨志学主任对这次参加诗会的作品逐一进行点评,以及由王晓燕老师对当今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从世界文学的角度发表见解,所以,大家便只好匆匆下山。
 
                                   五
 
    由于为大家看了一夜的稿,杨志学主任来到薤山管委会会议室的时候,面容显得有些疲倦。尽管如此,杨主任还是将大家笔会交来的稿件一一点评,指陈每首诗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作者在诗歌创作中应该注意和克服的问题,并对有些作者的诗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改。
    杨主任对笔会上交的几十首诗进行完点评之后,由王晓燕老师对当今诗歌的创作和发展从世界文学的角度发表见解。王老师虽然很年轻,但是一讲起诗来,却有大家风范,她旁征博引,从世界范围内讲述诗歌的渊源以及诗歌给人类社会的精神面貌带来的影响,从宽泛的角度讲述诗歌的发展和未来。
    我本是想要把王晓燕老师的讲述听完,可是这时,杨志学主任却轻轻地退出了会议室。因为我早就决定要把我创作出版的一套书送给杨主任斧正,昨天又听说杨主任今天要赶飞机回北京,我以为他为大家评点完诗后就要走,所以就急急地从会议室里追出来,谁知杨主任是出来接电话,等杨主任接完电话我把书送给他之后,再赶回会议室时,王晓燕老师的讲述已经结束了,这让我感到很是有些遗憾。
    中午在薤山吃过午饭,下午则是到谷城参观县城的老街。
    谷城的老街很有特色,还在二十多年前我在县城的时候,就时常一个人去逛老街。那时,街道两旁几乎全是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街上好象还有石板路,我记得那时在沿街的店面里总是放着一块块厚厚的木板,晚上店面关门时,店主人便将木板一块块按顺序放进店前木质的卡槽内,然后打烊关门。早上店主人又将木板一块块从木质卡槽内取下来,于是街道的两旁便又露出了一间间宽敞的店面,人们进店买东西时,总要跨过木质卡槽,才能走到摆在店里的柜台前。
    二十多年岁月的流逝,足以将世间太多的东西改变,现在的老街虽然经过修缮和保护,可是老街的面貌却已远远不是从前。
    参观完老街,接着进行茶话诗会,大家唱歌、跳舞、诗朗诵,气氛融洽活跃。
    晚上是这次诗歌创作笔会在谷城的最后一顿饭,因为谷城是我的家乡,由于这种亦主亦客的身份,所以虽然酒量不行,晚上我还是陪大家喝了不少酒,好在没有喝醉。
    从谷城回襄樊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
    回程的路上,宽大的面包车里少了宋秘书长、陈主席、席主席和李主席几个男的,但却多坐进来王建琳主席和张雅萍老师两位女士。
    汽车疾驰在迷蒙的夜色中,车窗外一片漆黑。不知是谁最先提议大家唱歌,牛宪纲老师率先响应,他的嗓音绵厚清长,一首前苏联的《伏尔加河上》唱得很有专业水平,紧接着张雅萍老师给大家唱了《女人·辘轱和井》的主题曲,声音甜美柔亮,唱到最后,我们和她一起应和跟唱,歌声掌声一片热烈。由于车上的气氛轻松活跃,时间也似过得飞快,我还在问司机小刘,车是不是过了茨河,没想到小刘竟说,车马上就要到隆中了。
    车过隆中之后,冥冥夜色中,灯火亮丽的襄樊很快便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车过长虹桥南,人们纷纷陆续下车,相互道别,虽是依依难舍,依然各自而散。
    回思两日行程,能够和文学界的文艺理论大家们有幸相聚,能够和襄樊的文朋诗友们有缘相聚,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激情,确实是我人生的一大收获。
    别了,薤山,虽然仅仅只是短短的两天,却让我对你有了千丝万缕的怀念。怀念你美丽的风姿,更怀念短短两天里和我相处过的那些人,还有经历过的那些事!
 
                                     2010年12月10日
 
 
 

此文章暂时没有评论

 
作家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书籍诗选杂志刊物设计
文章搜索
 
最新文章 NEW10
 三月怀想
 如何理解《水经注R
 用王维诗中的“蔡州”来界
 孟浩然自何地入蜀辨析
 孟浩然诗中的“安阳城楼”
 北京之约
  咏襄阳
 恩施记行
 浅谈白昀老师对孟浩然住所
 自古红颜多薄命 一曲悲
热门文章 TOP10 点击
 岘首山断想 7734
 水莲卖瓜到襄樊 3951
 古诗“襄阳好风日,留 3778
 长篇历史小说《孟浩然 3415
 “孟浩然与唐玄宗偶遇 3308
 襄樊当属孟浩然 3112
 北京之约 3083
 浅谈《水莲卖瓜到襄樊 2979
 评茶 2897
 襄江暮色 2696
作家曹远超
地址:襄樊电视台  邮编:441021   电话:13871684067
网址:  邮箱:
内容维护:曹远超
技术支持:万笛传媒